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构建与社会转型良性互动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bb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转型是一国社会的现代性不断成长的过程,是其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要途径。对转型国家而言,在把握社会转型的一般规律和借鉴原发现代化国家社会转型经验的基础上,合理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转型战略,建立完善社会转型的动力机制,有效防控转型矛盾和风险,着力避免“转型陷阱”,是其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从社会转型的一般规律来看,无论各国社会转型的初始条件如何,其社会转型的合意性推进,必须以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为前提和保障。近代以来,原发现代化国家社会转型的经验表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是现代社会实现和保障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基本途径。普遍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一国公民的合法政治社会权利,由此决定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核心职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在根本上受制于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安排等诸多因素,基本公共服务体制也必然随着社会转型而变迁。而基本公共服务在满足人的基本生存与发展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正向功能,又决定了其对促进社会合意性转型的重要意义。因此,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社会转型之间存在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中国作为最大的后发现代化国家,其社会转型具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双重规定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自我完善。长期以来,中国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显著的非均等供给特征。这种差别化的供给,在一定时期内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在本质上是对公民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权利的制度化排斥,违背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容易诱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从而影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社会稳定,制约社会合意性转型。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合意性推进,内在地要求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作为满足广大民众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战略。在我国社会全面快速转型的背景下,应站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发展与完善的高度,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社会转型的协调推进,有效发挥基本公共服务推动社会合意性转型的正向功能,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事业的优态发展,从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构建与社会转型的良性互动。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主要内容和实现路径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产生了一些富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但将基本公共服务与社会转型紧密联系起来,探讨二者互动关系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以马克思、恩格斯人的需要理论为逻辑起点,综合运用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公共管理和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试图对当前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构建与社会转型的互动共进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地研究。  全文由绪论和六章内容组成。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可能的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一、二章主要奠定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四章采用大历史、长时段的研究方法,考察了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转型螺旋式推进的历史进程、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动力系统和总体发展趋势;分阶段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社会转型的互动关系,并进行了总体反思;第五章则着重考察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供给的主要表征,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长期非均等供给对我国社会合意性转型的负面影响;并对2003年以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初步实施情况,进行了跟踪和总体评估。第六章从当前我国社会合意性转型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的新要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的宏观制度环境培育和基本框架建设等方面,探讨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构建与社会转型良性互动的可能路径。  第一章,本文的理论资源。首先,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职能理论、社会发展理论,对推进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转型的指导意义;其次,分析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和谐社会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对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转型指导意义和内在要求;再次,探讨了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等西方学者的理论资源,对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构建的借鉴意义。  第二章,社会合意性转型:基本条件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价值。本文认为社会合意性转型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1)主流意识形态的现代转型;2)政治有效性的持续供给;3)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实转变;4)民众政治社会心理与社会转型的适应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对促进社会合意性转型的重要价值则体现在以下方面:1)以社会福利观念转型带动主流意识形态的整体转型;2)以提高政治合法性改善政治有效性;3)以人力资本投资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4)以社会权利均衡强化民众的认同与支持。对基本公共服务在促进社会合意性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价值的探讨,有助于厘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构建与社会转型互动共进的内在机理。  第三章,中国社会转型的演进阶段、动力系统及总体趋势。本章采用大历史、长时段分析方法,将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转型分为现代转型的启动与道路选择(1840-1949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下的探索(1949-1978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1978年—)等三个大的阶段。本文认为,在全球化条件下,民主化浪潮、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变化等国际因素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外部驱动力;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理念转变、市场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广大民众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期待,则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内生动力。根据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情况和原发现代化国家社会转型的经验,本文认为,未来20年中国社会转型具有以下方面的趋势,即:以党的现代转型带动社会合意性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中心任务,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的社会建设是促进社会合意性转型的主体性战略选择。  第四章,1949年以来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社会转型互动共进的回顾与反思。本章从历史的角度,分阶段对1949-2002年期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社会转型的互动共进关系进行了总体回顾,并对不同阶段互动情况进行简要反思。虽然在我国不同发展阶段所建立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有其内在依据和合理性,并基本上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求,但长期以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社会转型的互动共进在总体上处于失衡状态。这既不利于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事业的优态发展,也不利于社会转型的合意性推进,并造成了当前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构建与社会转型互动的不良路径依赖特征。  第五章,中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供给对社会合意性转型的阻碍及均等化的初步实施。本章首先从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等三个向度,考察了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条件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供给的主要表征。基本公共服务的长期非均等供给,背离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导致社会转型缺乏坚实的价值理念支撑;不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导致社会合意性转型的主体基础不牢;制约经济的包容性发展,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导致经济社会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这些负面影响正是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实施的必然性和紧迫性的内在依据。为促进社会合意性转型,2003年以来,我国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开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的实施,仍受到传统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束缚,仍存在战略实施的封闭性、供给主体与筹资渠道单一,以及民众参与机制、政府回应机制与激励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第六章,推进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构建与社会转型良性互动的路径思考。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构建与社会转型良性互动的关键和重点,是站在促进社会合意性转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发展与完善的高度,构建一整套持续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为此,必须明确当前我国社会合意性转型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构建的新要求,加强宏观制度环境培育,着重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的基本框架。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转型的合意性推进,内在地要求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构建过程中,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强化执政党和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切实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优化城乡、区域间发展要素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效防控民生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增强前瞻性,减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自身转型的成本。在宏观制度环境培育方面,应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构建与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互动的格局,进一步强化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制度体系。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基本框架构建过程中,应重点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着重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机制、多元合作治理机制、基础设施均衡覆盖机制和激励机制。
其他文献
运用多层结构模型来分析节理岩体的力学特征,在简要介绍多层结构模型弹粘塑性理论的基础上,制定了反映多层结构模型特点的非线性算法,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程序。程序中考虑了
珍宝岛冲突是中苏之间爆发的一场最严重的危机,学界一直对此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但研究多集中在对此次危机的历史性研究,从危机决策角度去研究中国在珍宝岛冲突中所做决策的研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服务商在传播信息中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与此同时,网络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所引发的侵权诉讼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著作权侵权诉讼。盛大文学诉百度公司网络
中苏同盟在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苏两国关系和整个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苏同盟的起源是中苏同盟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沃尔特的“威胁制衡理论
采用剪切波速与振动三轴联合试验装置,分析了原状和重塑饱和松散粉土的抗液化强度与剪切波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当采用的液化判别标准超过7%时,不论原状还是重塑粉土,只
随着国家推出节能环保的政策,节能理念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与潮流,而且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等众多领域中,取得了很大的效果,通过阐述建筑施工中应用节能理念的重要性,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给了这丰富世界的若干游戏规则,由于服务人类的特殊使命,家具因此有了数种特质的性格,下面笔者就择其中六种经典性格一一解释.
学位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顺应学生的天性,教师可将民间传统游戏应用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来,通过趣味性的民间游戏,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过程中,从而改善目
水泥改良土是高速铁路路基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填料。本文通过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在实验室内模拟环境条件的变化,研究了循环失水过程与水泥土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