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局域共振效应的光学超表面的设计与调控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mAir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局域共振效应的光学超表面是一种人工构造的且能对外界入射光作出响应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器件。局域共振效应是这种超表面的根本工作原理。在光与物质的强烈相互作用下,基于局域共振效应的光学超表面可以对入射光的相位、振幅等进行精确的调控,使其散射、反射、吸收谱等能够按照所需求的功能来设计,而且这个过程通常伴随着强烈的场增强效应,场增强效应在显示、能源以及生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等离激元超表面和基于高折射率材料的介质超表面是很重要的两种基于局域共振效应的光学超表面,在生物检测、表面增强拉曼散射、表面增强荧光、光学透镜以及结构色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合理的设计与调控基于局域共振效应的光学超表面可以丰富其功能以适应更多的需求场景。目前在设计与调控和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挑战。一方面,现有金属等离激元超表面具有较高的损耗,会使超表面的性能降低。另一方面,现有的光学超表面大多是采用面内耦合设计,对于可能提供更强场增强效果和新的调节自由度的具有面外耦合效应的超表面的设计及其调控还有待开发。此外,超表面根据设计好的参数制备后,其结构单元的参数不能再被改变,工作波长一旦改变,复杂超表面的重新设计和制备都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物资,开发具有更多调节自由度的结构与调节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论文中,提出了基于高折射率材料的介质硅圆环超表面和基于面外耦合设计的双层金纳米条带的柔性光学超表面,对这两种超表面进行了制备与表征,对其调控进行了研究,可以解决上述的问题。论文从理论、仿真和实验等方面展开,主要内容包括:
  (1)设计了一种可以应用于结构色超表面的基于高折射率材料的全介质硅圆环超表面。论文对硅圆环超表面的设计以及仿真设置进行了阐述,对硅圆环超表面中可以激发出的局域共振模式进行了研究,对硅圆环超表面的圆环外径、圆环内径、圆环间的间隔以及圆环层的厚度等四个结构参数对超表面反射谱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硅圆环超表面中可以激发出一个电响应的共振模式和两个磁响应的共振模式。圆环外径的增加可以使反射谱的共振波长发生红移,圆环内径的增加可以使共振波长发生蓝移。圆环间隔对反射谱的影响比较复杂,随着圆环间隔的增加,可以使电响应模式发生红移,磁响应模式由一个峰劈裂为两个峰。对于分裂后的两个磁响应的峰,随着圆环间间隔的增加,低频磁响应模式发生较大程度的红移,高频磁响应模式发生较小程度的蓝移。通过超表面的反射谱表征和对色度计算处理后的颜色的色品图表征,展示出该设计理论上可以实现超过标准RGB范围的色域,覆盖范围约为标准RGB范围的1.15倍。
  (2)提出了一种面外耦合设计的双层金纳米条带的等离激元超表面。论文对双层金纳米条带超表面的面外耦合设计以及仿真设置进行了阐述,对面外耦合设计的双层金纳米条带超表面中可以激发出的局域共振模式进行了介绍,并将产生的局域共振模式与具有相似结构的面内耦合设计的超表面中激发的模式进行了对比。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了超表面中的结构的周期、上下两层金纳米条带间的分离高度以及入射光的角度等三个参数对超表面反射谱的影响。研究表明,面外耦合设计的双层金纳米条带的等离激元超表面中可以激发出一个电响应的反键模式(antibonding mode),所产生的局域共振模式与具有相似结构的面内耦合设计的超表面相比,面外耦合设计可以产生高达1293的最大场增强因子,约为相似结构的面内耦合设计超表面所能产生的最大场增强因子的31倍。在调控方面,周期更大的超表面,其工作波长更长,因为周期的增加会使反射谱中的共振波长发生红移。上下两层金纳米条带间分离高度的增加,也会使共振波长发生红移,且分离高度的增加使面外耦合强度减弱。入射光角度的增加也可以使面外耦合设计的双层金纳米条带超表面的共振波长发生红移。
  (3)对硬基底上高折射率介质超表面和柔性基底上双层金纳米条带超表面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探索。本文探索了通过微纳加工工艺实现硅圆环结构色超表面的中所涉及的一系列工艺参数问题,包括设计曝光版图的大小、电子束曝光过程中的最小分辨率与电量的选择、显影与定影时长的选取、刻蚀深度与时间的长度的选择。传统的涉及电子束曝光的微纳加工工艺需要基片表面保持平整且具有一定的导电性,来减小电子束的聚集,避免影响超表面的分辨率和形貌的准确性。对于不能用传统微纳加工工艺制备的柔性基底上双层金纳米条带超表面我们提出了一种适用的模板法,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一部分不导电的柔性基底上面外耦合设计的超表面的制备。在对两种超表面及其光学特性的表征方面,本论文借助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反射光谱测试等手段。
  (4)首次提出将基于面外耦合设计的超表面与柔性材料相结合,对制备在柔性材料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基底上的面外耦合设计的双层金纳米条带的超表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力学仿真研究了拉伸应变下超表面的结构单元发生的几何形貌的变化,并提出了一种简化的模型用来拟合有拉伸应变时的结构单元形貌。通过实验与仿真阐述了拉伸应变对双层金纳米条带的反射谱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拉伸柔性基底可以使双层金纳米条带结构的周期变大,使上下两层金纳米条带间的分离高度减小。周期的增加会使反射谱中的共振波长发生红移,这是对面内耦合效应的调节,上下两层金纳米条带间分离高度的减小,会使反射谱中的共振波长发生蓝移,这是对面外耦合效应的调节。拉伸会对两种耦合效应同时调节,而在竞争关系下,周期对共振波长的调控占据的影响因素更大,这是由实验中反射谱中的共振波长最终为红移所得到的。研究中对超表面的归一化的共振灵敏度进行了分析,发现与目前的柔性超表面的调节性能是可比拟的。论文表征了双层金纳米条带柔性超表面具有可重复拉伸性和长达一年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海洋战略价值认识的深化和面临的海洋权益争夺的日益加剧,建设海洋强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发展战略。其中,智能化海洋监测能力的建设,包括对海洋水体水质参数信息的测量和对水下景物深度分布信息的感知,是全面开发海洋经济、提升可持续远洋活动能力的必备基础。本论文依托课题组承接的国防“十二五”总装备部预先研究项目“基于XX技术的XX目标检测”,研制了一套可同时在线测量水体环境pH值、盐度参数并集
超材料和超表面作为人工电磁材料,具有自然介质所不具备的新颖电磁特性。其利用微结构阵列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对电磁波振幅、偏振和相位等特性的有效操控。相比于传统光学元件,超材料和超表面在光场调控方面具有结构紧凑、调控灵活、功能新颖等特点。此外,由于光强、偏振和相位作为光波的基本参量均可由被测信息加载或调制,因此光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多维度的信息探测手段。然而传统的偏振和相位探测方法通常光路复杂、分
近60年来,微电子器件沿摩尔定律持续发展,正面临着高功耗、尺寸微缩等挑战,二维层状材料具有原子层厚度以及高迁移率,被认为是后摩尔时代的新型半导体材料。二硫化钼具有1-1.9eV的带隙以及良好的空气稳定性,在低功耗逻辑电路中具有巨大潜力。近年来,关于二硫化钼的研究报道层出不穷,但主要局限在尺寸小且产量低的剥离薄片,如何生长大面积的二维层状材料依然是很大的挑战。化学气相沉积为二维材料的高质量及大面积生
氧化物半导体具有宽禁带(Eg>2eV)、合适的迁移率(μFE=10~100cm2/V·s)、低温制备(T  氧化铟锡(ITO)是一种高电导,锡掺杂的半导体,禁带宽度约为3.5eV,迁移率约为30cm2/V·s。由于载流子浓度过高,它的电流开关比低于传统氧化物半导体,因此目前关于氧化铟锡晶体管的研究非常少。但作为一种透明导电材料,氧化铟锡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涂料、太阳能电池、以及最常见的显示行业中。这种
石墨烯作为一种零带隙的二维材料有着很多优异的性质,比如高迁移率、高饱和速度、高热导率、可弯曲性等,可被广泛地应用于高速射频电路、气体传感、柔性电子学等诸多方面。在射频电子学领域,学术界对石墨烯射频器件和电路的研究已超过十年。到目前为止,石墨烯射频器件的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其本征截止频率超过400GHz,最大振荡频率高达200GHz。然而目前对石墨烯射频电子学的研究,一方面集中在单个器件或者由少数几
学位
继石墨在2004年被证明能够以单原子层形式(即石墨烯)存在以来,六方氮化硼(h-BN)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受瞩目的纳米材料之一。作为一种硼氮原子交错排列的sp2轨道杂化二维层状材料,六方氮化硼具有和石墨烯高度相似的晶格结构,且晶格常数差异只有1.5%。然而,不同于半金属特性的石墨烯,六方氮化硼是目前所有已知二维材料中仅有的绝缘体材料,具有无悬挂键、无电荷陷阱且原子级平整的表面,它又被认为是石墨烯电子器
当前无线通信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是实现多协议标准的集成。灵活的多标准无线电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编程性和可重构性,是集成多种无线标准以适应无线协议发展的有效方法。基于分数型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的宽带低相位噪声频率合成器(frequency synthesizer,FS)是这种可重构无线电中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模块,以满足多种主要的无线通信标准的要求,如蓝牙,WLAN802.1
学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于其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制备工艺简单及成本低廉等众多优点近年来逐渐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且发展极为迅速,短短几年之内,其单节电池的转换效率已经突破25%,可以与市面上广泛应用的硅太阳能电池、成熟的碲化镉和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相媲美。其中,反式平面异质结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全程都可在较低的温度下完成,制备工艺简单,制备成本较低,而且能够适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因而该
大数据时代下,神经形态计算在克服冯·诺依曼瓶颈、高效处理数据密集型计算等问题上具有巨大优势。为了构建神经形态系统,技术成熟度高、工作机制稳定、突触功能丰富可调、权值更新线性对称的新型人工突触成为迫切需求。多端薄膜晶体管器件在作为人工突触器件时,具有工艺成熟、稳定性高、可靠性好、信号处理与传输并行、与CMOS技术兼容性高等优点,在探索人工神经网络、发展智能边缘计算等新型信息处理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光学超材料是一种由规律排列的电磁单元所构成的人工材料,能够对电磁波的振幅、相位和偏振等物理特性进行调控,产生许多常规材料中不存在的物理现象,场局域效应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场局域效应能够限制电磁场的分布,提高区域内的电磁场强度,显著增强了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超材料对电磁波进行调控的关键基础。因此,场局域效应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并且在能源、信息和健康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然而,受限于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