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数据调查、新闻报道以及学者搜集的案例表明,目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导致恶性事件频发。这些心理问题型大学生的存在,不但给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带来了新的工作压力。而我国目前十分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积极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先后颁发了多份文件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6年12月30日新出台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再一次明确要求,“高等院校要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重视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保持良好的适应能力,重视自杀预防,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因此,对心理问题型大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们的教育引导以及转化的方式,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建设工作的实际作用,成为了如今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要使命以及急需去面对的重要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江西三所高校为例,展开实际调查,以真实数据为依据,从多维角度深刻剖析心理问题型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危害,分析其多角度成因,指出心理问题型大学生教育引导与转化的必要性、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对如何做好心理问题型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与转化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思路、策略,从而有利于促进心理问题型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祖国培养出身心健康、意志坚强、思想心理素质良好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主力军。本文共分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内容,并在研读国内外专家学者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心理问题型大学生概念界定、类型划分及主要表现。结合已有的成果及此次问卷调查数据,界定心理问题型大学生这一概念,将其划分为环境适应、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家庭贫困、求职择业六大类型,并进一步分析心理问题型大学生的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的表现特征及危害。第三部分:心理问题型大学生的主要成因分析。围绕社会、家庭、学校、自身四个因素展开论述,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第四部分:论述心理问题型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与转化。该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首先,论述了心理问题型大学生教育引导与转化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其次,从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心理问题型大学生教育引导与转化的具体思路和策略。在心理问题型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与转化过程中,尤其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