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元代吴澄为研究对象。吴澄是元代的儒家学者,在哲学和文学领域颇有建树。他的诗学思想建立在理学思想基础之上。吴澄诗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通过“性情”打通了理学和诗学之间的沟通渠道,抛弃了宋儒的重理轻文的观点,成功地从理论上建构出一套肯定文学价值的理学诗论。本文除绪论之外,共分四章。绪论部分梳理吴澄诗学研究及“性情”范畴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将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第一章梳理吴澄哲学“性情”概念的内容。分别梳理“理”、“气”、“心”和“性情”之间的关系,并分成三个小节。首先,“性情”是儒家哲学思想中探讨“人是什么”的重要命题,理学家们们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性情和天进行沟通。人与天之间的共性情感是道德情感,而性又是理气的产物,天地之性是理气的显现,显现为“善”。其次,在现实中,人有善恶之分,在吴澄看来个体人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各自含有独特的“气”,此“气”亦可称之为是“气质”、“气禀”,它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的变化。而人的善性是恒定不变的,能改变的只是包裹在善性之外的气质,因此,如何清除污坏的气质,还原人之善,就需要“心”发挥作用。在理学家看来,还原善性需要人进行学习和思考,从而提升自身的内在修养,而“心”作为“性情”之居所和体用的中介,获得了感受的能力,对事物的反应产生感性的认识,提升自我修养。第二章梳理吴澄诗学的内在逻辑以及阐释其诗学内容。分别从本体论、创作主体论以及创作论三个大的方面进行论述。首先,从诗论的角度,结合了第一章对理学“性情”的梳理,进一步确定了“性情”与“气”、“心”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得出吴澄诗学的根本为“性情”。吴澄以“性情”建构了整个诗学思想。其次,吴澄要求创作主体应要表现其真实情感。吴澄还认为“性情之真”包含了人类的共性情感和个性情感。吴澄以人类的共性情感为基础的个性情感构建了性情诗学的创作主体论,并认为创作主体会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和塑造,从而对诗歌及诗歌历史造成影响。最后,吴澄要求诗人“心声自然”,而其中就包含了两个方面:其一,诗人以“心”为中介对外界产生知觉,从而产生情感和思想。其二,吴澄以文字为媒介,将情感不加修饰地表达出来。第三章主要讨论吴澄对当时诗学问题和现象的反思。首先,吴澄反思元初宗唐复古的诗学风潮,发现宋末元初诗风颓靡、重说理等现象的根本问题在于诗人们往往忽略了真实的自我情感的需求与自由,没有发现个体人之间“性情”差异,盲目无目地模仿古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其次,他重新阐释了文道之间的关系。他以情感替代了形而上的理念,在坚持诗学本身的美学特征的前提下,扩大了“道”的内涵,展现了吴澄诗学的独特之处。结尾部分首先总结了以上三个章的内容,以及讨论吴澄性情诗学对后世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笔者梳理元代中后期和明代的理论家们所提出的一些与“性情”相关的诗学概念,从而探究后人的理论与吴澄的性情诗学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