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修园作为清代著名医家,以大量的著作为人所知。其在仲景学术思想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在近现代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实际上,陈修园的医学思想并非仅限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医学思想的基础本于《黄帝内经》,承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并有着进一步的发展;其著作对于中医学术的继承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修园的著作众多,有关陈修园著作的合辑,最多可以见到七十二种,而目前学术界所认同的陈修园著作为十六种,分别是《灵素节要浅注》、《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女科要旨》、《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时方妙用》、《时方歌括》、《景岳新方砭》、《伤寒真方歌括》、《伤寒医诀串解》、《十药神书注解》,本课题以此十六种陈修园著作为研究基础,结合1955-2015年与陈修园相关的研究文献,系统探讨陈修园对于仲景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本文从两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为陈修园生平与学术思想研究。从陈修园的生长环境、学习经历、师承过程、尊经崇古思想及对中医教育的传播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探讨陈修园学术思想的核心,研究陈修园辨证论治特点和治学方法机理。陈修园的学术思想源于《黄帝内经》,承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又吸收各家精华,并在其著作中得以体现。陈修园的辨证论治首重脉学,他赞同张心在的持脉大法,以八脉浮、沉、迟、数、长、短、细、大为纲进行辨证。在诊脉方面陈氏认为古人所传的许多脉象,皆可弃而不用,以此八脉为纲即可,虽是一己之见,但在临床实践中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用药方面陈氏重视脾胃的运化与津液的存亡。医学教育方面,重视治学方法与中医教育的传播,创作了许多歌括与口诀,便于初学者的记忆和学习,为中医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二部分为陈修园对仲景学术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陈修园对于仲景学术思想的研究费尽心力,耗时多年,在继承仲景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六经分证法”、“开阖枢学说解析传变”、“经腑分证法”等。在“六经分证法”的研究中,伤寒学者有以六经病从表里分证者,亦有以脏腑分证者,但都未能把六经统一起来;如以表里分证言,三阳可分,三阴则不可;以脏腑分证言,三阳以腑言之,三阴以脏言之,亦未能概其全。而陈修园的六经分证法,三阳以经腑分证,三阴以阴阳从化分证。这样的分法不落俗套,与六经的病机、证候与脏腑关系更为贴切,使六经辨证能紧密地与临床结合,也使辨证论治能更好的掌握。在“开阖枢学说解析传变”研究中,陈修园依《黄帝内经》:“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为依据,并转引其为伤寒六经病机作解,用来说明开阖枢学说在《伤寒论》的辨证施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临床方面整理出陈修园治疗十四种不同疾病的临症特色。陈氏活用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辨证思路,善用经方又不拘泥于经方,在治疗上合用了时方与验方,为经方与时方的有机配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陈修园医学思想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其学术观点与实践创新的阐述,以期对陈修园学术思想的更深入研究提供较系统、全面的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