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基因组的起源与进化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ch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交和多倍化是植物物种形成和进化的重要力量,是植物多样性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源泉,绝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植物在其进化历史中至少经历了一次多倍化事件(Blanc&Wolfe,2004)。许多以前认为是二倍体的植物,如玉米(Gaut&Doebley,1997)、拟南芥(Kuetal.,2000;Patersonetal.,2000)等,目前在分子水平上被证明是古多倍体。有证据表明绝大部分多倍体植物是多元起源的(recurrentformation),并包含多个源于独立起源而形成的不同谱系,基于不同居群独立发生的多倍化过程可能涉及同一种内形态或遗传特性不同的居群,因而会导致产生一系列在遗传结构上存在差异的多倍体居群,这是多倍体种遗传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来源。此外,独立起源的不同多倍体谱系之间的基因流则导致在多倍体水平上表现出更加复杂的遗传变异式样,从而对多倍体植物的适应性产生影响。 野菊(ChrysanthemumindicumL.)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各省区,包含二倍体(2n=2x=18)和四倍体(2n=4x=36)两种细胞型。但不同地区分布的二倍体和四倍体在外部形态和核型特征上都表现一定程度的差异,并有相当一部分个体的形态特征介于野菊和另一个二倍体近缘种甘菊(C.lavandulifolium)之间,表明在两者之间发生了种质渗入(intrograssivehybridization)的过程。因此,野菊的不同细胞型以及甘菊共同组成了一个在形态上连续过渡、种间界限模糊不清的多倍体复合体。对该复合体内不同类群的变异式样、变异规律、多倍体基因组产生的途径以及多倍化后多倍体基因组的进化动态目前还缺乏深入的研究。 在本项研究中,我们综合运用形态地理、细胞学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方法,从居群的角度对野菊及其相关类群的变异式样、变异规律、以及变异的遗传基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比较:运用分子标记技术(RAPD、ISSR)、DNA序列分析技术(双亲遗传的rDNAITS、母系遗传的cpDNA的trnT-trnF、trnLintron、trnL-trnF和cpSSR)、核型分析(karyotypeanalysis)以及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FISH和GISH)比较不同倍性基因组的相互关系,判断并确定多倍体的性质、起源方式、途径及其与物种形成和分化的关系,分析不同起源方式(单元起源或多元起源)对野菊多倍体遗传结构及其适应性发展的影响,进而深入探讨多倍化在菊属植物物种形成和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为阐明野菊复合体中不同类群(包括:野菊C.indicum、神农香菊C.indicumvar.aromaticum、菊花脑C.nankingense、和甘菊C.lavandulifolium)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科学的分类处理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尽管野菊多倍体复合体中包含一系列不同的细胞型,并在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式样上表现一定程度的差异,但从总体上来看,野菊多倍体复合体中不同类群遗传分化的程度较低,ITS和叶绿体非编码序列都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用以阐明不同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此外,该复合体中不同类群的染色体形态极为相似,多为中部或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以三个二倍体类群的基因组DNA为探针分别与四倍体野菊的染色体进行杂交,发现几乎所有染色体都显示很强的杂交信号,没有发现特异片段或条带,说明这些类群染色体组之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2、综合RAPD、ISSR和cpSSR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神农架地区分布的四倍体野菊与神农香菊在遗传组成上表现出很高的相似性,在神农香菊基因组内扩增出的所有RAPD和ISSR条带中,高达69.5﹪的条带也出现在神农野菊四倍体基因组中;神农架野菊四倍体基因组中只包含神农香菊的特异性条带,没有另外两个二倍体,即菊花脑和甘菊的特异性条带。此外,cpSSR的分析结果显示神农香菊(3D,1A,1E)包含了所有出现在神农架野菊叶绿体基因组中的单元型种类(4D,1A),神农架野菊和神农香菊叶绿体单元型之间的这种隶属关系以及两者在核基因组组成上显示出的高度相似性表明神农架四倍体野菊有可能是由神农香菊通过同源多倍化的途径而产生。 3、甘菊是四倍体野菊基因组的二倍体亲本之一,甘菊特异的RAPD和ISSR条带几乎遍及野菊的所有居群(除神农架野菊外),而且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菊花脑也参与了部分四倍体野菊类群的形成,如:武汉野菊,但其作用远不及甘菊,因为从二倍体特有的RAPD和ISSR条带的分布式样看,多数四倍体野菊居群中不包含菊花脑特有的DNA扩增条带。根据cpSSR分析的结果推测,四倍体野菊可能具有除神农香菊、菊花脑和甘菊以外的二倍体祖先,如:具有G型叶绿体单元型的二倍体祖先,该单元型以较高的频率出现在不同四倍体野菊居群中。 4、综合分析染色体组、核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的证据,可以推测四倍体野菊至少通过三次独立的多倍化事件产生,其中:神农架野菊起源于神农香菊的同源多倍化过程;南京野菊由于在RAPD和ISSRPCA图上始终与其它类群保持明显的分离状态,且具有独特的叶绿体单元型类型B,显示了其起源的独特性;其余7个四倍体居群关系较近,尽管不同分子标记显示的结果不完全相同。这些起源于不同二倍体亲本的四倍体野菊代表了不同的遗传谱系,但由于在不同谱系之间存在广泛的杂交和重组,导致不同谱系在核基因组以及叶绿体基因组特征上表现相当程度的重叠现象。 5、野菊的不同地方居群是通过多次独立的多倍化过程而产生的,并涉及不同的祖先。因此,严格地讲四倍体野菊不是单系发生的(monophyletic),而是一个隐形的种系发生种(crypticphylogeneticspecies)。本文的研究结果支持将菊花脑作为独立的种从野菊中分离出来,不支持将神农香菊作为独立的种处理。甘菊与野菊之间显然存在渐渗杂交的过程,结果不仅导致在野菊基因组中出现许多甘菊的组份,而且导致产生许多在形态上处于中间状态的个体,给分类带来困难。
其他文献
发展智能电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发电和用电设备以及电网的各个环节进行智能控制,可以提高清洁能源传输和消费的兼容性、可靠性和灵活性。光伏并网发电作为一种能源利
本文对青海互助北山林场羊肚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驯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羊肚菌的生态学特性、形态特征、菌丝体的生理生化特性、菌核的培养、羊肚菌子实体和菌丝体的营养
新元古代的冰期事件一直是地质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包括中国在内 ,世界许多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中普遍发育有一至两层冰碛岩 ,有的地区甚至可以见到三层冰碛岩 ,在冰碛岩之上往往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及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和无功补偿装置的应用,电力电子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格局逐渐形成。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取决于设备及网络的动态特性,稳定分析的前提是建立相应时间尺度下的系统模型。目前电力系统中关于设备的建模主要是基于不同设备结构细节化的数学描述,不能很好地描述设备的物理机理,也无法从统一的角度去认识不同设备的动态特性。根据幅相动力学理
现在,永磁直流电机在工农业生产、军事设备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与日俱增,确保这些电机安全和稳定运行变得越来越重要。本课题针对电机的运行安全问题对电机运行状态的现场监测技术进行研究,这种事前检测可避免电机发生重大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针对传统故障诊断技术需要利用丰富的专家经验,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及时检测电机潜伏性故障的要求。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电机多种信号分析的快速诊断方法(信
莲瓣兰(Cymbidium tortisepalum Fukuyama)作为国产兰属的重要一员,逐渐为国兰界所熟知,还是近二十年来的事。莲瓣兰品种繁多,花色丰富,色彩鲜艳,在国产兰属中独树一帜,主要分布在
本研究通过水分胁迫与不同种植模式,选用不同小麦品种,测定水分胁迫下小麦叶绿素荧光、根源信号行为、品种竞争能力及保水能力等指标。初步探讨了不同小麦品种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机制、以及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品种之间的竞争策略。为干旱地区有限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小麦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方法,通过对长武135和平凉40两个小麦品种于拔节到成熟期进行水分胁迫处理,结果表明:单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科技的不断推动下,刑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痕迹检验技术作为刑侦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当前在刑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侦破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应用痕迹检验技术能够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建设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在广泛参考了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其综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