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菲律宾银行业的发展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niuplayp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共发生了两次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这两次金融危机虽然发生的原理有所差别,但是,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难免受到冲击。菲律宾银行业在其国内金融市场处于主导地位,其发展状况好坏与国内金融市场关系密切。本文在分析菲律宾银行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希望能够对菲律宾银行业的特点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导论,提出本文的写作背景、写作意义,并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第二章介绍三个相关理论,即金融危机理论、银行中介与经济发展理论和银行业评价理论;第三章、第四章分别介绍了菲律宾银行业在两次金融危机前后的表现及其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第五章介绍菲律宾银行系统的结构特征、运行状况、监管现状;第六章对菲律宾银行业发展进行评价。首先对菲律宾银行业的安全性、开放性作出评价,其次着重分析菲律宾银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后对菲律宾实施巴塞尔协议的状况作出评价。  笔者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通过对比菲律宾银行业在两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和应对措施,笔者认为菲律宾银行业安全性有余而开放性不足;第二,通过分析菲律宾银行业发展现状,笔者认为菲律宾银行业对当前经济发展贡献度较低;第三,笔者对菲律宾银行业实施巴塞尔协议作了较为细致的研究,认为菲律宾银行业实施巴塞尔协议较为积极;第四,菲律宾长期按照IMF的监管要求对金融业实行较为严格的监管,这是菲律宾银行业能够较平稳度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在上个世纪长达3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过多地承担着社会职能和社会责任,从而使其背负沉重的“包袱”而难以“轻装上阵”实现发展。随着70年代末的“改革开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政策是一国政府熨平经济波动、保障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手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步增强,各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也日益明显。世界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
期刊
一、智能家居技术在全球的发展rn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大量采用电子技术的家用电器面市,住宅电子化出现.新建大楼中,60%为智能大厦.80年代中期,将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与安全防
1953年Kidd氏发现豚鼠血清可以抑制癌肿生长。1961年Broome氏认为豚鼠血清的制癌因子为L—天门冬酰胺酶(以下简称门冬酶)。1964年Mashb-urn氏等从大肠杆菌中提取了门冬酶。
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是提高内需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中央的支农
本文具体探讨一些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现代理解。希望这一探讨能够促进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以及当代经济学流派之间的比较研究。当然,最重要的目的是,用思想史的当代视野和当代
期刊
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伴随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双顺差的逐年累积,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迅速扩张。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到8537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汇储备开始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长并且在2006年2月达到8526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到2011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超过300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