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属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一种,是病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呈节段或跳跃式分布,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病变多见于末段回肠和邻近右侧结肠。治疗CD的药物选择需基于病变范围、病变程度、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以及不同个体的情况而定,不同部位不同活动程度的CD在药物选择上有很大差别,明确疾病累及部位以及活动程度对治疗CD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有多种临床方法协助诊断CD及其病变程度、范围和评估有无其他并发症等,如结肠镜、小肠镜、消化道钡餐造影,各自存在其优缺点及局限性,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口服小肠造影(Multi-slice Computer Tomography Enterography, MSCTE)作为新的非侵入性诊断CD工具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目前对其诊断价值尚未有统一的定论。目的:探讨MSCTE对诊断CD病变范围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探讨MSCTE表现与CD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的关联性;探讨MSCTE表现与CD患者临床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探讨MSCTE与小肠镜的联系。方法:(1)选取2010.6-2012.2在我院消化科临床上拟诊或确诊为CD并行MSCTE患者共50例入选A组,收集患者相关病史、辅助检查结果,计算Harvey-Bradshaw指数(Harvey-Bradshaw Index, HBI)并得出患者疾病活动等级,应用SPSS15.0软件计算患者MSCTE对于探查结直肠病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计算患者各MSCTE表现(包括肠系膜血管改变、肠壁增厚、肠壁粘膜强化、淋巴结增大、肠腔狭窄或扩张、瘘道形成)与CRP、ESR及患者疾病活动等级的相关系数R及其假设检验。(2)选取2009.4-2012.2在我院行MSCTE检查并在MSCTE检查前后1月内行小肠镜的患者(包括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共81例入选B组,收集患者病史资料、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统计患者就诊原因、MSCTE影像学诊断及小肠镜诊断,应用SPSS15.0软件计算患者MSCTE探查肠道炎性病变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计算其中诊断为CD患者各MSCTE表现所占的比例。结果:A组:(1)50例患者中5例单独累及结直肠(10.0%),19例单独累及小肠(38.0%),22例同时累及结直肠、小肠(44.0%),1例仅累及胃窦区(2.0%),3例未有异常发现(6.0%)。MSCTE对于探查结直肠病变的敏感度为12/15(80.0%),特异度为4/7(57.1%),假阴性率为3/15(20.0%),假阳性率为3/7(42.9%),约登指数为0.371,粗一致率为72.7%。Kappa值为0.371(P>0.05);(2)50例患者中有14例显示肠系膜血管改变,43例显示有肠段肠壁增厚(超过4mm),39例显示有肠壁粘膜强化,29例显示肠系膜根部淋巴结增大,25例显示肠腔狭窄或扩张,3例发现瘘道形成;(3)CRP可能与MSCTE表现中淋巴结增大以及肠腔狭窄或扩张相关(R>0.2,P>0.05),ESR可能与MSCTE表现中肠系膜血管改变、淋巴结增大相关(R>0.2,P>0.05);(4)患者疾病活动等级可能与MSCTE表现中肠系膜血管改变相关(R>0.2,P>0.05)。B组:(1)81例患者就诊原因中消化道出血及腹痛原因待查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0.9%及25.9%,MSCTE诊断为炎性病变者比例最高,为46.9%,肠道占位或肿瘤次之,为23.5%,小肠镜诊断为炎性病变比例最高,为51.9%,肠道肿瘤次之,为19.8%;(2)MSCTE对探查肠道炎性病变的敏感度为30/42(71.4%),特异度为31/39(79.5%),假阴性率为12/42(28.6%),假阳性率为8/39(20.5%),约登指数为0.509,粗一致率为75.3%,Kappa值为0.507(P>0.05);(3)MSCTE显示存在炎性病变患者最后诊断为CD者为57.9%,对于显示炎性病变累及小肠患者最后诊断为CD占62.9%;(4)B组患者中最后诊断为CD者共29例,这些患者MSCTE表现中肠壁增厚及肠壁粘膜强化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79.3%及72.4%,肠系膜血管改变占13.8%,不存在瘘道形成的病例。结论:(1)CD大多累及小肠,亦可累及结直肠,MSCTE在反映小肠病变方面有其优越性,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结直肠病变。(2)MSCTE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D的疾病活动程度,但不能完全替代内镜检查,可作为CD患者长期随访的工具。(3)MSCTE中显示存在炎性病变特别是累及小肠时需首先考虑CD。(4)MSCTE与CRP及ESR之间的相关性仍缺乏统一的说法,将来需进行更多前瞻性研究及大样本研究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