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动性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及其他性能的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混凝土泵送施工工艺的兴起,大流动性混凝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相比于传统的普通流动性混凝土(坍落度30~70mm、砂率28~35%)而言,大流动性混凝土为了满足其泵送的和易性要求,不得不采用大砂率(45%)和小石子来配制,进而就削弱了骨料作为骨架的体积稳定性的作用。因此,大流动性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出现裂纹裂缝等现象。目前有关大流动性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研究还比较匮乏,本文通过大量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大流动性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及其他性能的规律,试验研究结果将对改善大流动性混凝土的应用质量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大流动性混凝土各龄期体积收缩率均大于与普通流动性混凝土体积收缩率,在砂率为32%~48%时,大流动性混凝土收缩开裂随着砂率的增大而增大;与普通流动性混凝土相比,砂率较大是大流动性体积稳定性差的重要原因,但若砂率较小,大流动性混凝土难于满足和易性及强度要求。(2)与普通流动性混凝土相比,最大粒径同为20mm、31.5mm、40mm的大流动性混凝土体积收缩和开裂程度均比较大,并且大流动性混凝土随着石子最大粒径的减小体积收缩率增大。石子最大粒径偏小也是大流动性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差的重要原因,但石子粒径较大的大流动性混凝土和易性较差、强度相对较小。(3)用水泥浆包裹层厚度和砂浆包裹层厚度分析了砂率、石子粒径与大流动性混凝土体积稳定性之间的机理。(4)粉煤灰、石粉、聚酯纤维对大流动性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均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会对和易性及强度有不同影响。可按一定比例复合掺入,石粉替代粉煤灰比例不应超过40%,聚酯纤维掺入量为1.2kg/m3体积稳定性改善效果较佳。(5)大流动性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抗冻性与普通流动性混凝土相比较差,抗硫酸盐侵蚀性能与抗冻性随着体积收缩率的增大而下降。
其他文献
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结构形式。因设计、施工和使用等原因或火灾、地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建筑结构达不到可靠性要求。为了消除结构安全隐患,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已成为常遇的工程技术课题。局部加强置换法是在置换加固法的基础上进行初步探索。相比于传统置换法,局部加强置换法只需采用高强材料对构件的部分区域进行拆除置换,保留部分可兼做施工支撑系统,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还
随着人们对清洁、高效动力源的要求逐步升高,柴油机的热效率、排放性能必须要进一步提高。燃油雾化是影响燃油燃烧与发动机排放的关键因素,以往的研究者在考虑燃油孔内流动对雾化的影响时主要考虑空化现象,而忽略了燃油初次破碎时残余气泡对喷雾的影响。目前已经发现燃油多次喷射有利于提升柴油机的燃烧与排放性能,使柴油机非稳定喷油阶段变得更加重要。为了探究喷油间隔对倒吸气泡与燃油初次破碎的影响,本文采用实验与模拟相结
目前太阳光伏电池主要是以硅基为主,历经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单晶硅电池和多晶硅电池的工艺技术也已十分成熟,硅片成本较十年前降低数十倍,使得光伏发电成本已愈来愈具备竞争优势。目前硅片又分为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多晶硅片具备更低成本的优势,单晶硅片则有着更高的电池效率。这两年随着Perc电池技术、金刚线切割技术等技术的全面推广,单晶硅的优势又逐渐凸显。多晶硅铸锭又再一次面临着成本压力,只有实现更低的铸造成本
全球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制冷剂的排放是破坏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广泛使用的制冷剂R22,仍未找到可长期替代它的制冷剂,且《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中国必须在2030年前完成HCFCs的淘汰,因此,寻找节能环保,性能优良的制冷剂用于替代R22是刻不容缓的任务。通过文献检索和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将工质R1234ze(E)和R152a以质量比40:60(命名为NCUR01)混合后是一种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的重要环节,对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随机向量泛函链接(RVFL)网络具有快速收敛的特征,故本文建立了多种基于RVFL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针对RVFL网络的特点,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提高基于RVFL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精度,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首先,RVFL网络的初始化对预测模型非常重要,不恰当的初始化方式会使模型的收敛速
锂硫电池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2600 Wh kg-1)、成本低廉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了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但是,目前锂硫电池依然存在活性物质利用率低、电化学可逆性差以及容量衰减快等问题。本论文从锂硫电池隔膜材料修饰改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在隔膜表面涂覆构建功能性涂覆层,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并抑制“穿梭效应”,提升锂硫电池的性能。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还原氧化石墨烯涂覆改性隔膜的制
具有高功率密度的微电子元件散热是科技发展的前沿主题,高热通量微处理器的冷却已成为高性能集成电路未来发展中的关键限制。微通道可用于提供有效的散热,微通道散热器在冷却包括超级计算机在内的高性能设备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基于Finite volume method(FVM)方法,数值模拟研究了小雷诺数下微通道内部结构对压力损失及换热性能的影响,并对结构进行优化,综合压降及换热效率进行分析评估。研究结果可以
巨量堆积的铜尾矿不仅污染生态环境,引发尾矿坝溃坝,还会增加企业经济负担。利用铜尾矿制备免烧墙体材料是充分利用尾矿资源,节约能耗,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本研究进行了铜尾矿固化剂配制和铜尾矿免烧墙体材料制备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并优化了用于铜尾矿免烧材料的固化剂配比,并通过XRD和SEM探究材料的微观性能及固化机理。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固化剂、秸秆、河砂、硅灰用量对材料抗压强度、软化系数和导热系数的影
得益于新型给受体材料的蓬勃发展,单节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电池的效率已经突破18%。然而,光照往往导致电池的工作温度高达90°C,因此,如何制备高效热稳定的有机太阳电池,是实现其商业化应用的关键。本文将苝酰亚胺类小分子作为第三组分,引入富勒烯和非富勒烯体系,发现各组分在溶液中的预聚集匹配是获得高效热稳定有机太阳电池的重要因素。首先,将三维的苝酰亚胺小分子TBDPDI-C11引入经典的PTB7-Th:P
砌体结构由于具有取材方便、造价低、耐久性好等优点,故一直是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形式之一。我国现存的大量多层砌体结构住宅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对结构抗震要求低,材料强度较低,施工质量参差不齐,使用至今,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抗震设防目标,因此多数都急需进行抗震加固,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也有加装电梯等建筑功能提升需求,综合考虑,提出加装剪力墙电梯井结合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砌体结构的综合改造措施,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