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模式与实体经济适应性研究——基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krrock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基于中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现实,通过对既有金融结构论、金融功能论和融资模式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系统回顾和评述,确定了研究思路。接着选择英国、日本和美国为例,考察三国在工业化不同阶段,对适应实体经济发展融资模式的选择,并得出相关启示。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从实体经济对融资模式的金融服务需求,融资模式提供的金融功能两个方面出发,结合帕特里克的"需求追随型"与"供给引导型"两种金融发展模式,展开融资模式与实体经济适应性机理分析。其后,运用以上理论剖析了中国融资模式与实体经济的适应性,并围绕目前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形势下融资模式与实体经济不适应的现状,提出匹配于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需求的新型融资模式。最后从构建融资模式创新的制度环境、强化经济转型中融资模式创新的功能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章研究结论有三:(1)融资模式随着实体经济变化而变化。我们不难从三国历史考察中发现,融资模式内涵,无论是融资方式构成以及提供的功能等都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提高而不断发生变化。(2)"需求追随型"与"供给引导型"两种路径相互依赖。根据研究可知,要严格区别需求追随与供给引导,明确指出在经济发展一个阶段是需求追随型,而在另一阶段是供给引导型是不现实的。实际上,融资模式适应实体经济发展时,两种发展路径是交织在一起的,同时表现为需求追求与供给引导两种路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我们发现,实体经济对融资模式提出的金融功能需求是融资模式创新功能的基础。(3)融资模式提供的功能需适应变动着的实体经需求。随着工业化阶段的提升,实体经济发生变化,如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的变化会对一国融资模式提出更为多样化的需求。因此,一国的融资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随着各国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优化而动态演进的过程,这就说明,一国融资模式只有在适应了该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实体经济状况时,才会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学位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自2006年国家鼓励设立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进行增量改革以来,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后续资金不足、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的困扰,面临着如{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政策预期目标难以实现,发展规划难以落实。近期,国务院鼓励支持温州地区金融改革,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将会蓬勃发展,其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