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年代以来,通货紧缩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成为现实,并使世界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认识并应对通货紧缩已成为世界关注的新课题。 本文在分析研究国内外在通货紧缩判断标准、形成机理、治理对策等方面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概括与实践归纳相结合的方法,从多方位、多角度对产生中国目前通货紧缩的原因进行分析,从理论上梳理出中国目前通货紧缩形成的逻辑过程,并对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政策的效果及未来货币政策的取向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有效探索。其主要结论如下: (1)通货紧缩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它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普遍地、持续地下降。判断通货紧缩的根本标准是货币是否升值,即价格总水平是否下降。 (2)中国经济已出现通货紧缩,但中国目前的通货紧缩是一种轻度通货紧缩,是一种增长型的经济衰退。 (3)中国目前的通货紧缩是一种“复合型”的通货紧缩。其诱发的原因不是孤立的,单方面的,而是内外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强化,国内改革周期与国外周期及国内改革周期与经济波动周期相互重叠,共同作用的结果。 (4)在中国,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价格刚性的存在,未预期到的货币政策与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均可能影响产出。 (5)中国经济未陷入“流动性陷阱”,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政策仍然有效;导致目前货币政策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 (6)提高货币政策效率,走出通货紧缩困境的措施是: ①输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②继续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 ③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④稳妥有序地推进微观机制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