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具性到自主性的现代转向——新中国60年艺术观发展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HO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新中国60年各个时期的艺术观现代性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性”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法、归纳法、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力图透析出新中国60年艺术观发展的总体走势和各阶段艺术观的现代化程度和品格,总结其中的得与失,为以后的艺术理论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本文的主要观点如下几方面:   新中国60年艺术观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从工具性到自主性的现代转向。其间,从最初的遮蔽潜在期发展到停滞断裂期再到复苏探索期,直到90年代,艺术观现代转向方始完成,进入自主纠偏时期。从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应认识到工具性艺术观在我国社会主义各阶段建设时期起到的积极作用,但也不能忽视极端的政治工具性艺术观对艺术现代发展的阻滞作用。实质上,无论是工具性还是自主性过强,都不利于艺术的现代化。前者把艺术变成“非艺术”,而后者把艺术关入象牙塔,把艺术引向了自绝的道路。艺术的工具性与自主性之间是互动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艺术观的现代化发展曲折而复杂,可以梳理出三条比较清晰的发展路线:一是阐释西方各种流派的艺术理论;二是中国古典艺术观的现代解读;三是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的中国化翻新。这三条艺术观发展的轨迹都朝向现代化,但是,只有为数不多的艺术理论具有中国现代艺术观应有的独创品格和精神气质。   建国以来艺术观的现代化,呈现出有别于西方的中国特色。中西方艺术理论的现代化都是从工具性到自主性的发展趋势,但是,中国的艺术主要表现为被政治利用的工具,而西方的艺术是宣传宗教教义教规和启蒙精神的工具;中国的自主性缺乏形而上的层面,因而丧失了对社会现代性的批判能力,艺术与社会现实是和谐相生的关系,而西方的自主性强调的是人的反思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审美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是一种对抗关系。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艺术理论实现了现代性的转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化理论建设已完成。由于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观以及中国古代艺术观并存,我国艺术理论界呈现一片杂乱破碎的格局。在我国现代艺术理论建设的初期,中国学界立刻放弃现代艺术理论的建设,转而研究西方后现代艺术观或建构后现代风格的理论,从表面看,这种现象是一种进步,但如果从艺术观发展的整体过程来考察,其中隐伏着某种破坏性。
其他文献
城市公交运营线路驾驶员急性疲劳驾驶导致的生产事故不断,引起不良的社会影响.认识其危害,探究其机理成因,有效预防城市公交驾驶员急性疲劳驾驶,打造平安公交.
新艺术运动是西方艺术设计史上一个特定时期是现代设计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国际性运动,它经历了传统装饰到现代设计的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点,它的“启
期刊
期刊
唐代诗人杜荀鹤在《泾溪》一诗中说:“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意思是讲,人在泾溪险石上行走时总是战战兢兢、小心谨慎,所以一年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艺术歌曲是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合力发挥效用、营造美轮美奂的织体音响效果才能成功演绎作品内涵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笔者认为,要弹好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就需要演奏者反复
本论文从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及其形态分类出发,运用儒家和道家美学思想中“中庸”和“常道”美学观,对中国现代平面设计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以“儒道互补”的观点探讨研究
伴随我国当前创新创业高潮,针对环境设计中创新技能与艺术精神融合发展需要,文中客观分析设计师职业素养和科学意识的重要性,强调设计中应提升科技智能操作水平,提高创意表现
广播电视“村村响”工程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项目之一,广播电视“村村响”工程的实施使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到我国广大农村偏远地区,解决了偏远农村地区人民收看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