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电缆舱火灾烟气扩散特性及机械排烟与细水雾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de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管廊建设工程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缓解城区用地紧张、节约地上土地资源敷设高压电力电缆的重要举措,也是“十四五”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工作重点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推进。综合管廊汇集各类管道于在城市下方挖掘的隧道中,并设置特有的进风口、投料口、排风口等,实行统一的管理。但是,狭长且处于半封闭状态的综合管廊的各种舱室中电缆舱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很高,一旦电缆舱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在有检修人员的情况下发生火灾时,救援难度会很大。因此有必要就电缆舱发生火灾时的烟气扩散特性进行分析,探究更好的灭火排烟方式与途径。本文选择某综合管廊电缆舱的一个防火分区为研究对象,利用Pyrosim软件建立综合管廊电缆舱火灾烟气扩散过程的仿真模型,对电缆火灾的发展特性及不同方式下的排烟灭火效果通过模拟进行了分析。首先,模拟了防火分区完全封闭且电缆层间距不同情况下的火灾发展和烟气扩散过程的流场、温度场、浓度场,分析了层间距对舱室内温度分布与动态变化,以及CO、CO2、O2浓度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然后,模拟研究了机械排烟系统以不同风速运行时的烟气扩散规律。最后探究了机械排烟系统和细水雾灭火系统共同作用下的排烟、灭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电缆层间距对烟气扩散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火源附近,电缆层间距大时,烟气集中在电缆舱中部高度;电缆层间距小时,烟气聚集在舱室顶棚附近。当距火源水平距离超过10m之后影响逐渐减弱。火源熄灭时间与电缆层间距无关,火源熄灭后半小时进行机械排烟,排烟效果与电缆层间距无关。在火灾发生时进行机械排烟,风速为4.5m/s时可以有效抑制烟气回流;机械排烟在火灾发生时可起到降温和抑制烟气回流的作用,但无法灭火。机械排烟与细水雾系统共同作用时,降温效果进一步增强,且在防止烟气回流的同时可以及时扑灭火灾。经多工况对比分析,发现机械排烟系统采用4.5m/s的风速,细水雾喷头安装角度为60°时,灭火效果最佳。
其他文献
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柏拉图不仅仅专门的探讨了关于美学的问题,还将美学的本质与特色通过柏拉图与希庇阿斯的讨论体现出来;在《会饮篇》中,柏拉图又阐明了爱、美与哲学的内涵。
<正>数学思想是人们在用数学语言刻画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高度概括后对它们产生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知。下面,笔者结合实例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进行分析。一、因概念本身而引发的分类讨论初中数学教材中许多核心概念是分类定义或分类讨论后所给出的,在使用这些概念时要进行分类讨论。通过分类讨论,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这些概念的认识,同时也能对这部分知识形成知
期刊
研究背景:2016年4月,《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首次提及"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从制度上保障赛活动组织。近年来,我国足球发展不尽人意,从训练角度看正是源于训练理论和手段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非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并达到阈值,系统将由无序转为有序状态。本研究以耗散结构理论为依据,探讨足球训练系统的特征,探索耗散结构模型应用于足球教学训练
侦查学总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选择的关键在于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协同一致,重点在于正确把握思政元素融入点。具体而言,应从革新课程教学理念,提高课程思政重视程度,编制思政元素充足的侦查学总论教学大纲与教案,完善侦查学总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及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等方面入手。
在国家大力推广租赁住房的背景下,本文结合经济开发区的居住模式,在满足高层密集型公租房的要求下,对如何提升居住品质、有效管理社区运营,从地域风貌、政策解读、建筑设计、业态布局、数字化管理等诸多方面对海盐经济开发区人才公寓的定位和营造进行了探讨,可供相关研究参考。
近年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交通运输量持续扩大,人们不断提高对公路工程施工的重视程度。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核算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做好施工成本核算工作,有利于施工单位管理和发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可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为有效管控施工质量提供重要保障。本文阐述了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核算的对策。
在初中数学中有些问题的结论不是唯一确定的,还有一些问题不能以统一的方式进行研究,我们把所要研究的问题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分类,再逐一解决的方法就是分类讨论。分类讨论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方式多样、题目灵活、逻辑性和综合性较强。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能加强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
微流控自适应变色技术是指通过高度集成的微流体控制系统,实现遮障面的可见光色彩随周围环境自动改变及红外自适应以达到隐身效果,且变色过程完全可逆的技术。阐述了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其研究现状,指出微流控技术现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目的:本课题旨在将苓桂术甘汤按照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简化注册的相关要求,进行物质基准研究和复方制剂研究,为将本方制成疗效确切、质量可控、携带方便的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1.苓桂术甘汤历史沿革本课题通过关键字在中医古籍全文数据库、中医古籍数字图书馆及中医古籍知识库等数据库进行苓桂术甘汤相关古籍查询与检索。对相应文献进行文本挖掘与信息提取,并对其分析与评估,进行苓桂术甘汤的历史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适用于极酸性环境的pH荧光探针。咪唑并[1,2-a]吡啶作为电子受体,酚噻嗪衍生物作为电子供体,通过共轭结构连接合成pH荧光探针Feno。该探针pKa为3.68,具有对H+的高选择性响应、良好的光稳定性和抗各种金属离子和生物活性物质干扰的能力,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图像显示该探针具有出色的细胞膜渗透性。探针已成功应用于监测HeLa细胞和大肠杆菌中极酸性环境的pH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