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中资银行绩效的影响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o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金融国际化的必然选择,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都纷纷敞开了大门,吸引着外资的进入,目前,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战略型合作开始迈步到一个新的阶段。1996年,光大银行经人民银行特许批准,引入亚洲开发银行作为其战略投资者,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有外资参股的中资商业银行。此后,四大国有银行:交行、建行、中行和工行先后分别与境外大型的金融机构签署了战略引资协议。外资金融机构开始成为中国银行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担当了重要的金融市场参与者;而一系列战略合作细则以及规章制度的出台更是彰显出中国打破原有政府垄断银行业的传统局面,意图打开一个新型金融格局的坚定决心与开明态度。自此之后,中资商业银行都将以出售股权的方式吸引境外战略投资者作为一个必要的改革阶段,这一发展不仅对银行业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也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关注。
  自2005年起,中资商业银行便加快了其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步伐,这无疑是看到了这一举措对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强大助力与潜在机会。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相伴而生的风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引资之初,中资银行的股权就存在被贱卖的质疑,而在股权锁定期结束之后,战略投资者的减持又让进一步开始反思,究竟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是否必要,其入股中资银行是否在实质上改善了中资商业银行的绩效。在引资过程中银监会对于持股比例设置的上限是否合适?是否限制了战略投资者,使其缺乏足够的激励去传递自己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能够真正倒逼中资商业银行在制度与治理结构方面进行实质的改革,以提高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如何完善中外资银行之间的战略合作机制,形成良好而“双赢”的博弈局面?如何让境外战略投资者发挥真正的推动作用,成为中资银行改革中的重要战略伙伴?
  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商业银行对其绩效的影响这一课题无论是对中国的商业银行,还是对意图成为战略伙伴的外资金融机构来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接下来是否继续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怎样才能使得引资效果符合初衷,使得战略投资者发挥更大的作用等战略选择都具有借鉴意义。正是在这样的现实基础上,本文拟通过一定的理论与实证方法,对这个课题进行一定的研究。
  应明确战略投资者应具备怎样的条件。首先,战略投资者应该具备一些较被投资单位更出色的资质条件,比如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经验以及丰富的管理手段等。其次,战略投资者应该着眼于长远,以获取远期利益为目标,向被投资企业传授其先进的技术与经验,从一个引导者与战略伙伴的角度促进被投资企业的发展和改制。从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实践看,引入的境外战略投资者为数不少。而对于境外战略引资能否真正帮助中资商业银行提高其综合绩效,理论界与实务界众说纷纭,尚无一致定论。认为引资可带来积极影响的学者认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打开中国银行业的引资大门可明显提高中资商业银行的运作效率。而另一方面,许多学者则对此持保留态度:认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并不是一国银行业改革的必经之路,其所带来的风险甚至可能会影响一国金融系统的稳定。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对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于中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绩效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与影响这一问题做了一定的分析。
  将中国商业银行对外资引入的规模与步伐作为划分依据,将中资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年-2000年。这一阶段为萌芽阶段,由于政策方面的限制,仅有两家中资商业银行引入了境外战略投资者,但其与国际资本市场相衔接的大胆尝试为中国商业的发展与改制给出了新的思路与积极的象征意义。第二阶段:2001年-2004年。这一阶段为起步阶段,境外战略投资者从城商行逐步向股份制商业银行渗透和扩张,中资银行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的大幕逐渐拉开。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这一阶段为深入发展阶段,中外银行的战略性合作步伐开始加快,合作的范围也开始不断扩大和加深。
  接下来对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中国商业银行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说明。对于中资商业银行来说,其主要是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改善公司治理、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经验以及提升市场信心,为上市做出一定的准备。这些有利条件便为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提供了必要性。而对于外资银行来说,其入股中资银行可帮助自身开拓市场,扩大利润空间,而对外开放政策的便利性也为境外金融机构的进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这一角度来说,境外战略投资者也有充分的动机进入中国金融市场,这便为中外资银行的战略合作带来了可能性。在这种情形下,中外资银行的战略合作是否能为中资银行的绩效带来改善便值得进一步研究与讨论。
  本文阅读了国内外经典文献,选取了17家中资商业银行的七年间的财务数据指标,选取DEA分析法为主,财务分析法为辅的实证方法对战略投资者入股对中资商业银行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从整体性与分组比对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引资对于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所带来的影响。最后,以T检验研究了战略投资者入股后究竟在哪些财务指标方面对中资银行带来了改善。
  从整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确可以提高中资商业银行的综合绩效。而且,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中资商业银行所带来的这种积极影响是渐进的,呈现出明显的“U型”上升趋势。而从分组比对分析来看,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于国有商业银行与已上市商业银行的影响最为显著,相较之,这一进程对城市商业银行与非上市商业银行的影响却并不是那么明显。另外,当境外战略投资者引入数量较多时,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入股给中资银行带来绩效提升较为稳定且持续。而财务分析结果也表明在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之后,中资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与抗风险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与改善。
  最后,针对实证结果带来的启示,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首先,应该坚持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政策。但应该注意的是引资的效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完善战略引资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前期甄选、改善持股方式、延长股份锁定期以及完善退出机制等几个方面着手,在“引资”同时真正做到“引制”和“引智”,形成稳定的中外方博弈局面。其次,在单家持股比例有所限制的情况下适当放宽多家持股比例上限,完善治理结构,吸引更多战略投资者的入股,提高自身实力以充分发挥战略投资者的优势。最后,为防止可能出现的风险,应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与监管体系,增加执法力度,全方位解决目前引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高监管质量,减少风险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在国内,针对于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的问题,中国学术界一般都是采取会计研究方法,而国外学者则对于这一问题常采取数据包络方法进行整体分析,之前国内虽也有学者采取该方法进行分析,但常局限于单个案例分析,本文选取的样本量较大,涵盖面也较全,此外,在数据包络分析的基础上又以财务分析作为补充,得出的结论较为全面与详细。另外,采用图释的方法,清晰的表现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于不同类型中资商业银行的影响,分组较为细致,对比也比较清晰,这种分组比对的方法便于更好的做出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国民经济核算是衡量一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经济统计的基本框架,目前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重视。它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665年威廉·佩蒂对英国国民收入的估算;但它又非常年轻: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活动的变化以及对数据需求的增加,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和账户体系也一直在发展中。联合国所推荐的国民账户体系(SNA)尽可能地吸纳了世界各国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希望可以作为
学位
期刊
期刊
学位
期刊
会议
学位
学位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形成了一大批主导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国有企业集团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国家为了支持企业集团的发展,正式把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作为大型企业集团试点的配套政策予以支持。财务公司的做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平台,又被称为企业内部银行,主要是为了促进企业集团资金集中高效的管理运用。根据定位财务公司的主要功能是给所在企业集团提供资金集中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