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boy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欧美等国家,答辩失权制度是以制约并督促当事人于法定期限内提出答辩,促使双方当事人根据其主张展开攻击和防御,尽早完成争点整理任务为目的的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但是我国目前尚没有关于答辩失权制度的规定,法律未规定被告不提交答辩状的法律后果,实践中常常出现当事人故意不答辩的情况,当事人试图通过出奇制胜之类的诉讼“技巧”获得有利的诉讼地位,这无疑阻碍了诉讼程序的顺利运转,影响了庭审效率,浪费了司法资源,也增加了对方当事人的讼累,违反了诚实信用及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最终导致了司法不公现象。答辩失权是民事审前程序的答辩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应否引入答辩失权制度在在理论界和实务界还存在争鸣,在答辩失权能否引进我国的可行性问题方面,理论界却产生了较大的分歧。立足我国的司法实践和法律习惯,将其纳入学术研讨范围,并积极进行必要的制度构建,对深化相关理论研究,完善我国诉讼制度来说十分重要。本文主体内容分为五个部分来对该项制度进行详细论述。第一部分概述答辩失权制度的内容及其诉讼机理。首先对答辩、答辩失权的含义进行界定,提出了答辩失权的适用前提,并对答辩失权的适用情形和法律后果进行逐一分析。其次,分析了答辩失权的价值取向,为答辩失权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答辩失权制度的内涵更加充实。第二部分从比较法角度分析两大法系国家及地区的答辩失权制度。通过对英美法系下英国、美国和大陆法系下日本、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立法例的考察,总结出其共性和个性,从其相同和不同之处发掘出某些共同规律,为我国建立答辩失权制度提供可资借鉴的立法例或者是某种启发。第三部分提出了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的现状,进而发现我国答辩制度尚存在着立法缺陷和司法实践的不足。立法现状中,揭示出我国民事诉讼中被告提交答辩状不是行使答辩权的前提条件;被告不答辩没有相应的失权后果。司法现状中,列出了被告答辩的情形及现行答辩制度在实践中的缺陷,并通过对其原因分析,提出应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答辩失权制度。第四部分为我国建立答辩失权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之分析。首先解决的是我国应否引进答辩失权制度的问题,然后对其争论,诸如否定说、肯定说和谨慎引入说一一进行分析,依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并最终确定我国有必要建立答辩失权制度,并且建立这种制度也是正当的,它与证据失权制度相契合;为诉答程序功能的发挥提供保障;符合程序安定性要求。紧接着从我国建立答辩失权制度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角度,论述了建立答辩失权制度的可行性。第五部分为我国答辩失权制度建立的具体构想。首先对建立答辩失权制度的具体内容作出了细化,包括答辩失权的期限、方式及例外规定。其次提出了建立答辩失权制度的配套制度,以最终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包括:建立证据缺失制度,明确法官释明制度,即决判决制度和建立不应诉判决制度。
其他文献
工业园区在一个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先导作用。楚雄工业园区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如何加快其建设,促进项目聚集和产业聚集,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以
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袭来,中华大地上再次焕发了活力,社会处于和谐稳定的状态,经济迅速蓬勃的发展起来。如今,中国已经逐渐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史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至关重 要,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学生的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后,只有将知识深度理解消化,才 能敢质疑,会
苯甲酰硫叶立德对芳磺酰基乙烯的环加成合成了标题系列化合物,它们是一类物活性物质。
旨在探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转换型领导与学生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针对浙江省不同类型高职院校,阶层回归分析表明,高年级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成效显著优于低年
从盘长纹的概念出发,认为盘长纹源于绳艺,指出中国结是盘长纹在现代语境下的称谓;从盘长纹的形态、结构和类型入手,揭示了盘长纹的艺术符号能指功能;盘长纹的符号所指就是对
在经历了《家族开拓史》到《石头就业所》一系列的发展之后,石器时代的原始人们迎来了最新一代的《精灵的召唤》石器时代75版。职业,职业技能的出现.让原始人也进步了一回。
本文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总结了近年来四环素耐药形成的基础,着重讨论了染色体突变、基因转移及转座子在四环素耐药形成的作用,指出多基因突变的相加作为不可忽视,以及复合转
采用流动注射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测量,建立了一种新的工业用水中硅含量分析方法。该方法精密度灵敏度,准确度良好,分析速度快,方便易行。
城市改革发展带来基层党建模式变迁。从“居委会党建”发展到“社区党建”经历了不断地探索。面对新情况,不断创新发展是“城市基层党建”的发展要义。本文基于问题导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