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相对铜基固体润滑材料接触稳定性的影响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w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滑动电接触材料使用稳定性要求的提高,传统的铜-石墨复合材料因为耐磨性和电接触性能较差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本文采用电解铜粉、CuSn10合金粉、石墨粉、MoS2粉和WS2粉,通过气氛保护热压工艺制备出不同成分的铜基和铜锡复合材料,研究润滑相和基体组分的变化对材料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和电接触性能的影响,并从摩擦系数、摩擦噪声和电噪声三个方面对材料的接触稳定性进行评估。论文主要完成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结果如下:(1)以Cu-24vol%Gr(Cu-6wt%Gr)复合材料为基准,研究用二硫化钨代替石墨作为润滑相对铜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Cu-24vol%WS2(Cu-21wt%WS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显著提高,其中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更是低至0.156和7.61×10-14m3/N·m。(2)以(CuSn10)-6Gr复合材料为基准,研究了二硫化钼和二硫化钨的添加对铜锡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二硫化钼含量的增加,铜锡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降低,而用二硫化钨代替二硫化钼时,(CuSn10)-6Gr-6WS2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一步提高,其中磨损率低至0.343×10-14m3/N·m。(3)研究了复合材料的载流性能,发现铜锡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接触电压降水平,均低于Cu-6Gr材料的42.03mV,较低的接触电压降可以保证电刷与滑环的良好接触。随着二硫化钼含量的增加,铜锡复合材料的接触电压降从18.92mV增至33.62mV。用二硫化钨取代二硫化钼可以部分降低材料的接触电压降,(CuSn10)-6Gr-6WS2复合材料的接触电压降降至31.43mV。(4)研究复合材料的接触稳定性能,发现石墨与二硫化钨的混合使用可以提高铜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稳定性,而随着润滑相含量的增加,铜锡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稳定性提高。复合材料的摩擦噪声与摩擦系数息息相关,摩擦系数值越大,摩擦系数曲线波动越大,就越易于发出摩擦噪声。生成的磨屑和润滑膜对复合材料的电噪声影响很大,生成的磨屑越少,润滑膜越完整,电噪声值越小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预防儿童伤害游戏棋是否可用于促进儿童伤害的预防。方法采用的预防儿童伤害游戏棋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制作,可供2~6人同时参加。实验对象为江苏省宜兴市在校
媒体,尤其是县级广播媒体,作为对“三农”传播最有效的传播载体之一,如何宣传和推动新农村建设,成为必须重视且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对农民观念变革、农村生活富
报纸
摘 要:将lucene索引架构应用到海量设计资源图像检索系统中,提出了基于hadoop和lucene的图像检索方法,分析了索引结构的建立、分布式框架Hadoop配置和设计资源图像检索模块流程图。  关键词:设计资源图像;lucene索引;Hadoop架构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5-0265-02  1 引言  在海量设计资源图像检索匹配时
为了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应依靠先进的技术,完善电力的销售管理信息,了解市场上对电力的需求信息,然后根据现在对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制定合适的电力营销计划,完善电力营销现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互联网的带动下,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地发展.虽然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但我国网络购买的人数多,市场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跨境电商的发
阿斯匹林可待因片,是青海制药厂研制的新复方制剂。我科现已完成71例癌痛镇痛效果的Ⅱ期临床研究。AC片和阳性对照药氨酚待因片起效时间均在服药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有效维持时间超
新经济常态下我国的流通领域仍面临瓶颈和短板,亟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较多,但定位于流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则较少,且研究的角度和
摘要:随着航班流量的日渐增长以及航路航线越来越密集,雷达监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我国东部地区,仅华东地区在“十二五”期间就已建成6部二次雷达,立项达到20部以上。那么,这么多部雷达布点直接关系到这个区域的监视性能,分析雷达选址点的覆盖性能是有必要的,从而验证选址点监视性能可行性。利用global Mapper这一GIS地图软件,加载数字高程模型(DEM),使用视距分析功能实现对选址点的覆盖描
本文选择1978--2015年样本区间,以货币学派理论为理论基础,并利用VAR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货币增长显著驱动通货膨胀率,真实经济产出也具有相同作用但效应小于货币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网络女主播"既代表了女性的思想解放、经济独立和话语权的获得,也折射出男性对女性视觉图像消费下的男女不平等。"网络女主播"虽然是新媒体技术环境下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