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稳健的银行体系是一个现代经济体保持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银行业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改革过程。回顾银行业20多年来的改革历程,其改革大体遵循了先市场结构改革,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思路。可银行业市场竞争结构的改变和后续的股份制改革却没有带来预期的行业绩效改进。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探究导致我国银行业行业绩效偏低的原因。
本文主要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先通过一些绩效评价指标来说明目前我国银行业总体市场绩效状况,然后仅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其形成原因。当然影响银行业市场绩效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银行业自身的特征,如经营意识和竞争观念、经营管理水平、技术因素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等,但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其决定因素主要有银行业市场行为、市场结构以及产权制度。
关于市场绩效与市场行为、市场结构的关系,可以分别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来考察。从短期来看,市场结构表现出相对稳定性,约束着银行的市场行为。同时,市场绩效取决于银行内部的经营活动状况,而经营活动状况又取决于银行的市场行为,即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从长期来看,市场结构是动态变化的,市场结构的变化经常是市场行为的结果,有时也会直接受市场绩效变化的影响。因此在长期中,市场绩效、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此外,产权制度也是决定银行业市场绩效的重要因素。在转轨经济背景和我国银行业的管制情形下,行业的市场结构是行业内配置效率的决定因素,而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则是决定企业内部效率的根本原因。所以产权改革是绩效提高的内因,结构调整是外部动力,二者共同作用促进银行业绩效的提高。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是以理论分析为主,结合经验分析。创新之处在于只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原因,并且采用不同与以往其他学者的顺序去论述,即先从绩效入手,依次分析行为、结构和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