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轨药王:魏晋南北朝佛教徒烧身燃指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ai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南北朝时期,源于天竺的佛教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舍身亦成为佛教徒中引人注目的宗教实践,其中比较常见的是烧身燃指。古印度外道中已有烧身燃指现象,这构成了印度宗教苦行传统的一个侧面,与原始宗教中对火的崇拜亦有关联,烧身被认为能够灭罪升天。.世尊在成道之前也有苦行的经历,不过苦行并不符合佛陀所倡导的“中道”观念,佛教戒律还禁止自杀,因此烧身燃指违背小乘戒律,在早期佛教中并不是合理的举动。不过,随着佛教的发展和流衍,佛教开始大量吸收各地其他信仰的因素,密教成分逐渐增加,烧身燃指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大乘菩萨行在部分经典中得到提倡,其中对中国佛教徒影响最大的便是《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舍身反映了大乘佛教的布施观念,烧身燃指作为身灯同时也是供养佛的一种方式。佛典中的烧身许多只具有譬喻意义,但这不为惯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佛教徒所理解,他们更喜欢按字面意思领会佛经,何况普通人并非通过艰深的佛典获取佛教知识。在佛教传入以前,中国已存在儒家有条件默许的烧身求雨叙事,佛教烧身因应这一背景,开始与仁义忠孝等儒家伦理原则相比附。儒家主张孝道,反对残毁肢体,佛教徒烧身燃指的行为便逐渐淡化宗教虔诚意味,在后世转化为宗教色彩淡薄的民间实践,这也是佛教中国化之一端。佛教中的烧身燃指与道教火解并非一事,二者的思想基础并不吻合,火解在道教中也不如烧身燃指在佛教中普遍,但佛教徒实施烧身过程中借鉴了道教的一些方术。魏晋南北朝佛教徒烧身燃指的流行与该时期的社会状况紧密相关,烧身与习禅苦行相结合,体现了下层佛教徒对佛教教理的理解。作为一种象征符号,烧身燃指几乎成了佛教徒的标志之一。由于烧身燃指隐含的对抗色彩,这种实践不能不与当时的政治产生关联。中国佛教徒的烧身燃指行为在佛教史籍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样板,其中描述的祥瑞亦有昭示佛法的作用。魏晋南北朝烧身燃指更易发生于佛理浸润不深的边地,而且有向山林集中的趋势。魏晋南北朝女性佛教徒的烧身燃指,则体现了此一时期女性佛教徒的活跃。随着专制皇权的加强,世俗政权对烧身燃指之类可能聚众的行动心存忌惮,其压制措施也愈发严厉。但随着唐代后期以来中国佛教义理兴趣的减弱,佛教徒中的烧身燃指行为并未减少,且与各种民间信仰相融合,成为通俗佛教的一部分。烧身燃指之举体现了对佛教义理的淡漠,由于中国佛教的主体在于高僧大德所体现的义理佛教,烧身燃指在佛教内外并未取得完全的合法性,因此不宜高估烧身燃指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
其他文献
我国风电装机规模占全球首位,风电已成为我国继煤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随着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急需解决弃风限电、标杆电价下调、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明确提高电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初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幼儿开始到小学中学再到大学,如何实现更有效的教学也是多数英语教
本研究对上海市闸北区一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共524名幼儿进行视力初步筛查和家庭用眼情况调查,结果发现78名幼儿视力异常,并经医院确诊为不同的眼部疾病,这部分幼儿接触电子产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外阴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我院接收的外阴瘙痒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使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此次研究中一个疗程是10天,持续进行三个疗程。
家居之“毒”,有人为造成的,也有自然生成的。所有的石材都会含有不等量的放射性物质,而人造板等板材中都含有甲醛成分,则从墙面的涂料、装修过程使用的油漆和胶中不断地挥发
期刊
目的总结小儿烫伤护理的要点和经验。方法针对烫伤小儿患者所承受身体痛苦以及影响康复的各种心理因素,准确掌握患者的状态,建立可行的护理方式和方法,寻求适合患者的护理措
目的:研究"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在剖宫产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20例产妇年龄(20-42)岁,利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对产妇疼痛做出全面、动态的评估。同时做
一直以来,引进FDI可以有效缓解发展中国家国内储蓄不足,生产技术落后、管理经验欠缺等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国经济的最重要途径之一,而东道国的区位环境和投资环境是投资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普通针刺治疗。2组治疗均7天为一疗程,2疗程后观
<正>蚕豆病又称G-6-PD缺乏症,南方多见,北方罕见,尤其是新生儿蚕豆病更是少之又少,极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新生儿蚕豆病报道如下:患儿,男,7天,因"皮肤黄染四天余,伴纳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