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dog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日益复杂多元的城市灾害都对城市的安全减灾功能提出更高要求。2018年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提出的规划层级与基本编制技术为综合防灾规划改革奠定了平台与基调,在此背景下面向传统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体制存在的问题,探索了新时期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技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检验证明为基本思路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一、在详细综述了国内外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研究发展及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灾害背景及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提出新时期综合防灾规划改革这一问题。分析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在规划框架、编制技术、规划理念等方面对综合防灾规划的影响与指导作用,并对传统综合防灾规划体制进行系统解构,总结其发展成果并反思其存在的问题,分析新时期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转型要点与基本编制内容。二、新时期的规划改革是对传统规划进行系统性的整合与重构,使规划传导更有秩序、规划编制更具条理、规划实施更易操作。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要点,整合现有综合防灾规划编制技术与流程,构建了“灾害风险底图—综合防灾评价—防灾目标—规划传导—全域防灾空间格局—周期性评估与反馈”的动态循环式的综合防灾规划编制路线,体现了综合防灾的全灾种减灾与全过程防灾的属性,并将每一阶段的成果体现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促进各类规划间信息共享、互相协调。三、以昌平新城为实例,建立新城综合防灾底图,从新城承灾能力与灾害风险两方面展开综合防灾评价,发现新城及各组团防灾减灾工作短板,以“提升城市韧性、减轻灾害风险”目标为指导,在新城范围内构建防灾空间格局,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验证了综合防灾专项规划编制技术的可操作性。研究以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为背景,对传统综合防灾规划进行系统性的解构与反思,明晰综合防灾规划在“五级三类”中的定位,关注城市与灾害在综合防灾中的共同作用,厘清规划层级间的传导关系,构建全域防灾空间格局,建立起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综合防灾规划编制技术框架,为规划转型期的市县级综合防灾规划编制提供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当前,医改事业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出要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引导群众多发病、常见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正是打造县域分级诊疗的升级版,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医疗服务体系,打通患者上下转诊通道,畅通医共体内部成员单位合作机制,着力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但是,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仍有不少人不愿意去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居民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磁共振信号联合镜下解剖结构的变化、TLR4m RNA含量以及血清炎性因子释放量的影响,USPIO增强MRI影像技术活体监测小鼠炎性损伤的变化,并结合免疫组化、Real time PCR等手段研究电针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反应亚急性期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野生型C57BL/6n小鼠30只(20-25g),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i
众所周知,可靠性工程已存在于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于航空航天领域或高精密工业的可靠性评估,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为国家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可靠性评估是产品设计、生产以及检测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全面而准确的可靠性评估不仅能够正确评价产品的具体可靠性水平,还可以将相应的可靠性信息和数据反馈给产品设计人员,对产品可靠性设计的改进给出指导意见。目前,国内对于电子系统
预期寿命时空格局及区域经济效应一直是社会学、人口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90年代以来,随着地理学和经济学的广泛交叉和相互融合,人口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关于人口空间
国家公共资源的不断输入为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带来新的契机,然而,如何建构起自上而下的资源输入与自下而上的公共品需求表达之间的联结机制,如何避免"分利秩序"的出现,是当下
我每隔十天半个月就会抽空去一趟理发店,因为东京某家理发店的老板曾对我说:"您的形象关系到公司门面。所以,头发要经常修剪。"我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因此,就算工作再忙,我也
期刊
我国目前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利用率低下问题,采用水库预报调度等方式对流域的天然径流按控制运用方式进行合理调控,是缓解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一项重要手段。目前
抑郁症(MDD)患者对相同治疗的反应性存在着高度的个体差异。研究者们已发现了包括磁共振成像(MRI)标记物在内的可用于预测不同患者治疗反应性的脑影像学预测指标,但这些指标
创造公共价值是一场集体行动,而西方学者提出的面向管理者个体的公共价值理论则无法回答政府如何通过集体行动来创造公共价值。为此,提出了一个公共价值创造的整合性框架,用
一、引言大约自两汉之际开始,中国即成为向周边地区辐射的文化源地,东亚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的越南等地,全面受容中国文化,形成以汉字、儒教、中国式律令、科技、中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