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肌肽结晶过程及晶体形态调控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rian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肌肽作为生物活性多肽,在医药、化妆品、保健品、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L-肌肽存在产品长径比过大、呈针状、晶体粒度过小且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使得其在过滤、洗涤、干燥和储存等后续处理过程存在诸多困难。同时其堆密度、流动性和可压缩性等参数也不易调控,难以满足制剂过程的要求。因此,本文对L-肌肽结晶过程及其晶体形态调控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溶液热力学性质是结晶过程及晶体形态调控研究的基础,本文首先使用静态法测定了L-肌肽在水+(甲醇、乙醇、异丙醇或丙酮)-二元溶剂体系中的溶解度;采用简化Apelblat方程、CNIBS/R-K方程和Jouyban–Acree方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了拟合与分析,建立了溶解度模型;计算了包括溶解吉布斯自由能变、溶解焓变、溶解熵变在内的溶解热力学性质。以L-肌肽结晶过程热力学数据为基础,采用在线浊度仪研究了溶析剂种类、实验温度对L-肌肽溶析结晶过程介稳区和诱导期的影响;基于经典成核理论,分析了诱导期与过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多核理论估算了固液界面张力,确定了晶体成核机理;利用不同晶体生长理论分析了诱导期随过饱和度的变化趋势,确定了晶体生长机理。根据L-肌肽结晶过程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质,采用溶液结晶法对L-肌肽多晶型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成功开发了L-肌肽的新晶型;通过X射线衍射法、热分析法、显微镜法和波谱分析法对新晶型与原晶型的微观结构和宏观形貌进行了分析与鉴别;比较了L-肌肽多晶型的粉体学性质(晶习、粒度和粒度分布、堆密度、流动性、吸湿性)和溶解特性(溶解度和溶出度),发现新晶型相比原有晶型更有优势。然后,采用在线Raman光谱仪对L-肌肽单变多晶型体系晶型II向晶型I的溶剂介导转晶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考察了溶剂种类对转晶过程的影响;结合离线取样法确定了溶剂介导转晶过程中的速率控制步骤;并利用溶解-沉淀数学模型对转晶过程中溶解、成核和生长动力学进行了模拟与分析。最后,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反溶析结晶法,在不使用架桥剂的条件下首次制备出了L-肌肽的球形聚集体;通过单因素实验法对实验条件进行了系统地优化,最终获得了单分散的L-肌肽球形晶体,成功改善了L-肌肽晶型I的粉体性质;使用在线粒子成像测量仪监测L-肌肽球形晶体的自组装过程,并提出了其球形结晶机理。综上,本文以改善晶体形态、提高粉体学性质为目标,对L-肌肽结晶过程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确定了其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数据,并围绕晶型筛选及评价、多晶型转晶过程及球形结晶工艺的开发等方面开展L-肌肽晶体形态调控研究。通过制备呈短棒状的新晶型和原晶型的球形晶体,成功改善了L-肌肽的流动性和堆密度。
其他文献
细菌显微追踪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对微生物进行分析研究的新技术,已逐渐成为生物学微观研究的重要工具。它结合了图像分析技术和粒子追踪算法,辅以现代荧光标记技术,实时
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纤维化聚集是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病理表现,且Cu2+可促进Aβ聚集并产生活性氧,增加神经元损伤,促进神经元死亡
光催化技术有望克服化石燃料短缺并解决相关环境问题,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技术。开发半导体光催化体系是实现太阳能转换的有效途径。然而,现有的光催化体系整体效率较低,其工业
本文针对目前高温结构蠕变裂纹孕育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相关预测模型的不完善,系统地研究了高温结构中拘束效应、残余应力对于蠕变裂纹孕育期的影响,并研究了蠕变性能对于
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上,大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体的沉积是AD的致病因素之一。Aβ从可溶性的无规卷曲单体聚集形成毒性寡聚体,最后形成高度
随着单模光纤通信系统逐渐逼近其容量极限,空分复用技术因其在提高通信容量上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少模光纤放大器是长距离空分复用系统中的关键器件,而
面对我国建筑能耗不断升高的现状,如何高效地利用低品位能源,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耗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有源保温的理念,其直接利用低品位能源(包括太阳能、地下
碳氢燃料主动冷却是解决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障”难题最重要的技术途径。分子筛催化裂解可调控燃料吸热反应速率,实现与发动机热环境相匹配的热沉可控利用。然而,超临界碳氢燃
朱小蔓教授是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研究的开拓者,是具有纯粹的人文主义情怀和深刻的理性主义修养的思想家、教育家,是深受我国教育学术界和广大一线校长、教师爱戴和尊敬的优秀教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一种理想的产能装置,在污水处理、环境治理、新能源开发等多个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M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