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中部典型流域退耕还林(草)对径流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fa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覆盖对流域水文过程有重要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黄土高原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工程显著改变了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覆盖,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该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其对水文过程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研究学者的关注。针对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后水文要素变化和水文要素之间关系不明确的问题,以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型气候的延河流域为例,通过CLM5.0模型模拟1980–2018年土地覆盖变化对流域关键水文要素间关系的影响。首先,为了真实地表现延河流域下垫面特征,基于统计搜集的土壤厚度和河道分布的数据制作了一套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区数据集作为CLM5.0模型的地表数据输入。其次,基于一套土地利用数据集中退耕还林(草)(以下简称“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两期数据制作了一套植被功能类型数据集作为CLM5.0模型的地表数据输入。然后,根据土壤深度数据和黄土高原实际蒸发状况,改进了CLM5.0模型中的土壤分层结构和土壤蒸发方案。最后,基于新制作的地表输入数据和改进后的CLM5.0模型模拟不同土地覆盖情境下的流域水文过程,分析土地覆盖变化和气候变化对延河流域径流的影响。研究表明:(1)黄土高原延河流域的土地覆盖发生了显著变化。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流域内大面积的分布着草地和耕地。土地覆盖类型的转移主要发生在林地、耕地和草地之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耕地面积的52.40%和5.77%转换成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的草地和林地,由此导致草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草地、耕地、林地和灌木面积的变化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水体和城镇面积的变化主要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地覆盖的变化深刻影响着延河流域的水文过程。(2)完善和改进的CLM5.0模型具有灵活高效的特点,改进的模型参数和物理过程在延河流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真实土壤厚度和沟道分布信息数据的构建减少了模型在模拟延河流域水文过程的模拟误差,模型模拟的延河流域总径流量与实测径流量之间的R2从0.104增加到0.55,RMSE从14.5 mm减少到12.61 mm。根据敏感性试验,用CLM5.0模拟延河流域水文过程时,土壤分层结构采用40层最为合理。将土壤蒸发方案中形成DSL的临界含水量设置为田间持水量可进一步减少模型模拟的误差,模拟的延河流域总径流量与实测径流量之间的R2增加到0.61,RMSE减少到2.1 mm,NSE增加到0.54。基于真实下垫面情况构建地表数据和改进的CLM5.0模型可以更好的描述水文循环过程变量的实际情况,提高对延河流域的降雨-径流过程的模拟精度。(3)土地覆盖变化导致延河年径流和年径流系数明显减小。延河流域年径流量与年降水量波动趋势基本一致,但年径流量的变幅明显大于年降水量。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延河流域年径流量的平均下降幅度为12.34%,年平均径流系数下降了11.46%。通过线性回归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年降水对年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为92.2%和90.5%。降水是主导流域径流变化的因素,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其对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逐渐减弱,人类活动的影响开始凸显。(4)土地覆盖变化导致延河月径流和月径流系数明显减小,其对丰水季径流影响较小,枯水季径流影响较大,并使年内径流分配区域集中化。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前后,延河流域径流量和径流系数在丰水季的平均下降幅度为8.72%,在枯水季的平均下降幅度为29.5%。通过线性回归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降水对径流的贡献率都有所下降,土地覆盖对径流的贡献率都有所上升;而枯水季贡献率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丰水季。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为1.27和1.35。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地区,因其地形极为复杂和土壤类型独特导致该地区的水文过程十分复杂。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中部典型流域延河流域为例,综合考虑从植被到基岩多个因子,构建了一个更接近实际的下垫面数据集。针对高分辨率的数值模型CLM5.0在延河流域的适用性,改进的部分模型参数和物理过程。研究结果厘清了土地覆盖变化对延河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以及深厚土层和复杂地形地区的土地覆盖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对提高该地区水资源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近年来,激光冷却和囚禁的光学原子钟精度已经达到了10-19,它在计量标准、探索物理常数的变化以及导航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Ba+离子的能级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其亚稳态5d3/2,5/2的寿命很长,这些性质使得Ba+离子成为了原子钟实验、量子信息技术以及原子宇称不守恒实验非常好的候选元素之一。理论上,我们迫切需要提供高精度的Ba+离子基本结构参数以及极化率,为相关实验提供理论数据支撑。本文利用相对
原子中电子的跃迁和电子绕核运动的时间都在阿秒量级(1as=10-18s),在阿秒时间尺度上进行电子动力学的实时测量和控制是解决当前许多科学问题的关键。为此,阿秒脉冲的产生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利用伪谱法精确数值求解原子在激光场中的薛定谔方程,获得任意时刻波函数,进而可以得到高次谐波和阿秒脉冲。为了优化双色和三色组合激光场驱动氦原子产生单个阿秒脉冲,我们将含时薛定谔方程和非约束优化算法NEW
土壤斥水性对水分入渗和运移有很大影响,从而影响农业水管理。为研究土壤斥水程度和斥水层深度对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十八烷基伯胺获得不同程度稳定斥水土壤。设计单层5 cm与双层10 cm厚度不同斥水程度处理,进行室内一维垂直入渗试验来研究其入渗特性。使用HYDRUS-1D模拟0-10 cm厚度下斥水土壤中的水分运动。分别采用C0-C4(5 cm)和V0-V4(10 c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时、准确的获取土壤含盐量信息,对防治土壤盐渍化以及灌溉农业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技术可以快速、精准的大面积获取土壤和作物光谱信息并反映其光谱特征,为估算和监测土壤含盐量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本研究以河套灌区沙壕渠灌域内的四个不同盐渍化程度的典型地块为研究区域,在春灌前后以及作物覆盖期采集土壤含盐量数据,并同步获取无人机多光
土壤是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时空连续变异体。同一养分属性的空间结构存在尺度效应,即单一的大尺度采样,会导致小尺度的土壤养分空间格局变异规律被忽视,近年来随着田间精准灌溉施肥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小尺度下的耕地土壤养分研究非常必要。为探究不同作物覆盖下的田块表层土壤养分适宜的监测密度、不同时期的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果园土壤养分上下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导致的空间变异性,分别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许多线性系统存在部分或全部参数的不确定性,该属性能够借助模糊数进行表示和计算.基于部分元素为模糊数的不确定线性系统及其应用研究,在过去的二十年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新的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鉴于以上事实以及线性矩阵方程应用的广泛性,论文讨论了复模糊数表示不确定元的Sylvester矩阵方程AX+XB=C的计算方法,其中C是复模糊矩阵,X是未知复模糊向量,A是m × m阶实矩阵,B是n × n阶
坡面薄层流水动力学特性是水力侵蚀研究的水动力学基础。然而由于坡面特征复杂且针对薄层水流的观测手段仍不完备,目前对坡面薄层流水动力学特征和阻力产生机理的认识有限,对草被空间配置影响下坡面流水动力特性变化和产流产沙过程规律仍未得出定论。本研究通过开展草被覆盖条件下水槽试验,研究草被密度与草被格局影响下的坡面薄层流水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并量化分析草被覆盖条件下坡面水流阻力形成机理及各个阻力分量之间的关
“退耕还林(草)”工程大幅改善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使得人地矛盾更加突出。沟道土地整治是补充耕地数量,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暴雨导致沟道土地整治工程遭受不同程度损毁,这使得沟道土地整治后流域水环境的变化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后的流域产汇流过程需进一步研究的现状,采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沟道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和粮食生产的重要土地资源,准确认识和把握淤地坝水循环关键过程的变化对明确坝地土壤供水能力,科学指导淤地坝农业生产和区域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陕西北部神木市六道沟小流域两座已淤满淤地坝A、B为研究对象,采用电阻率成像法探究了坝地土壤电阻率空间分布,与土壤含水率建立关系后解析坝地浅层地下水空间分布,结合地下水位数据,研究了坝地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过程并估算浅
流域水沙参数的有效率定与特征分析不仅直接影响模型模拟精度,而且对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延河流域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土地利用、土壤、气象、径流以及泥沙等数据,构建了延河流域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水沙模型,并采用NSGA2(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