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体外共刺激信号阻断作用的研究及染色体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i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CTLA-4Ig及抗CD40L单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体外骨髓T细胞活化及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诱生水平影响的研究AA的确切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长期以来,造血干细胞异常、造血微环境异常以及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被认为是再障的三个主要发病机制。其中免疫抑制治疗对多数再障患者有确切疗效使人们倾向于接受再障是针对造血干细胞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一观点。再障研究发现的诸多细胞免疫异常如T细胞亚群的变化(包括CD4/CD8比值降低,Th1/Th2漂移等)以及细胞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等也为这一学说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证据。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活化过程中需要抗原信号和共刺激信号分子的双重作用,阻断共刺激信号可诱导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无能。共刺激阻断剂用于移植耐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疗,在体内、外试验中已经取得比较肯定的疗效。我们在前期关于再障T细胞早期激活及共刺激信号分子检测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用共刺激信号相关分子CTLA-4Ig、抗CD40LmAb诱导再障患者骨髓T细胞免疫无能,一方面加深对再障免疫发病机制的认识;另一方面,为探讨上述分子作为免疫调节剂治疗再障的潜能提供实验室研究资料。主要内容包括运用流式细胞分析及ELISA方法,研究CTLA-4Ig/抗CD40LmAb对骨髓T细胞体外增殖、活化及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诱生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目的:CTLA-4Ig和抗-CD40LmAb分别与B7和CD40L结合,抑制T细胞发挥效应所必需的共刺激信号的作用,从而诱导T细胞无能。细胞免疫异常是再障患者免疫发病机制的主要方面,因此我们通过流式细胞术方法及ELISA方法,测定CTLA-4Ig/抗-CD40LmAb作用前后再障患者骨髓T细胞表型的变化及单个核细胞体外诱生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从而初步判断共刺激信号阻断对纠正再障异常细胞免疫的可能作用。材料和方法:1.再障患者48例,其中重型再障(SAA)20例,非重型再障(NSAA)28例。正常对照16例。2.无菌抽取患者髂后上棘骨髓8-10ml或胸骨骨髓约5ml,抽取正常对照骨髓5ml,肝素抗凝。3.密度-梯度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4.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1)再障患者BMMNCs分为3份:CTLA-4Ig组、抗-CD40LmAb(4F1)组、再障对照组,体外培养5d后,再加入PHA(20μg/ml),培养2d。2)正常对照组BMMNCs体外培养5d后,再加入PHA(20μg/ml),培养2d。3)收集细胞4)离心取上清,过滤分装,—20℃保存待检测。5.ELISA方法检测再障三组及正常对照组细胞因子IL-2、IFN-γ、IL-10诱生水平6.流式细胞术分析上述再障三组CD4+/CD8+/CD3+、CD25+、CD4+CD25+和CD8+CD25+表型细胞的变化。7.统计学处理结果:1.SAA及NSAA患者骨髓MNC诱生IL-2、IFN-γ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IL-10水平均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P<0.05)2.SAA较NSAA患者骨髓MNC诱生IL-2、IFN-γ水平显著增高(P<0.05);但二者诱生IL-10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3.CTLA-4Ig和抗-CD40LmAb均可降低SAA、NSAA患者骨髓MNC培养上清诱生IL-2、IFN-γ水平水平(P<0.05),但较正常对照组仍显著性增高(P<0.05);4.CTLA-4Ig和抗-CD40LmAb均可增高SAA、NSAA患者骨髓MNC培养上清诱生IL-10水平(P<0.05),但较正常对照组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5.CTLA-4Ig和抗-CD40LmAb(4F1)均能够降低再障(包括重型和非重型)骨髓淋巴细胞群体中CD3+、CD4+、CDS+、CD25+、CD4+CD25+、CD8+CD25+细胞的比值,(P<0.05)。结论:1.CTLA-4Ig及抗-CD40LmAb(4F1)均能够降低再障患者体外BMMNC诱生IL-2、IFN-γ水平,提高IL-10诱生水平。2.CTLA-4Ig及抗-CD40LmAb(4F1)能够降低骨髓淋巴细胞群体中T淋巴细胞的比值,抑制再障患者骨髓T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3.CTLA-4Ig及抗-CD40LmAb(4F1)能够降低T淋巴细胞活化标志CD25的表达,且CD4+、CD8+群体中CD25的表达均降低。第二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长期以来,造血干细胞异常、造血微环境异常以及免疫功能紊乱被认为是再障的三个主要发病机制。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时代之前,血液学界传统上以及普遍接受的观念认为,再障不是一种克隆性疾病。再障患者恶性肿瘤发病率不高也支持这一观念。然而,近年来不少实验研究结果对“再障不是克隆性疾病”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认为异常的造血克隆可能并非继发发生,而是患者本身所固有的,只有当机体免疫受抑后,异常的造血克隆便得以扩展开来。目的:再障是否是克隆性疾病这一争论事关再障的疾病本质,且对今后再障的研究方向和诊治策略均将产生重要影响。故本实验应用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期验证再障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核型。材料和方法:1.再障患者25例,其中重型再障(SAA)10例,非重型再障(NSAA)15例。正常对照20例。2.无菌抽取患者髂后上棘骨髓或胸骨骨髓约5ml,抽取正常对照骨髓2ml,肝素抗凝。3.直接法(D)3.1.用0.2%肝素湿润之针筒抽取骨髓,根据细胞计数,将骨髓(约为培养法细胞数的34倍)加入20ml血清瓶中,加生理盐水至20ml;3.2加入秋水仙胺37℃温箱,1小时;3.3离心,弃上清液;3.4低渗:加入预温的贮存液,轻轻打匀,置370C30分钟;3.5固定:加入固定液固定,离心,配成细胞悬液,置40C保存;3.6气干法制片后,Giemsa染液染色,水洗,晾干后显微镜检。4.培养法(C24)4.1用0.2%肝素湿润之针筒抽取骨髓,注入取样瓶,在超净台内抽取标本计数有核细胞,无菌接种1640培养基内。370C恒温箱放置24小时;4.2-4.6同直接法。5.显微镜检结果:25例再障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均未发现异常核型结论:再障患者尚未发现异常核型,但样本数量有待进一步扩大及随访分析。
其他文献
EUCLID3EUCLID起源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由法国MATRA集团的MATRA-DATAVI-SION公司加以商品化,并于80年代后期合并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的权威的曲面设计与制造软件UNISURF与SURFAPT,成为以实体造型为基础的、以面向...
期刊
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做好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教学。
第一部分利用定量流式细胞术比较PTEN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和正常人中的表达差异目的:研究肿瘤抑制基因PTEN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和正常人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1929年初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并非事先就有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设想,也不仅仅着眼于摆脱经济和军事的困局,而是综合考虑了经济上解决“给养匮乏”的问题、军事上实现
面神经炎,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主要临床表现为病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发生口眼歪斜,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贝耳氏麻痹.笔者以第二掌骨全息疗法配合皮肤针叩
中医体质学说作为研究人之生命、健康与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对各种体质特征、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的总结归纳,来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趋向,并以此指导疾病预防和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最初阶段,直接为实际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临床护理工作则以正规的教学要求为准则,不断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能提高护生良好的护士素质及独立工作
通过斑块密度、斑块平均面积、斑块平均形状破碎化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形状破碎化指数4项景观格局指数,结合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从景观和像元层面探索了1995~2015年鄱
第一部分3.0T磁共振增强全心冠状动脉成像可行性研究目的比较增强与非增强的自由呼吸心电门控、呼吸导航三维FLASH序列全心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对冠状动脉节段显示的显示情况及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从发病学上再障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获得性再障更为常见,其中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