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北民族地区区位优势较差,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以及社会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因此为改善这一窘迫现状,我国政府提出了生态移民这一重要举措,这是一种保障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性决策,亦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加快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以及保障社会经济健康持久发展。但是西北民族地区要想彻底实现反贫困的目标,就必须要从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型发展模式,实施生态移民的人力资源开发,充分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并不断提高其劳动技能,从而为西北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我们为了实证研究的需要,考虑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回族人口数量最多的省份以及生态移民数量居多这些特点,选取了西北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作为调研对象,走访了当地的相关政府部门和生态移民安置点的居民,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采集到了关于当地生态移民贫困现状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情况的文献资料和真实数据。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之后,摘选出有效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最后将这些数据作为因变量和自变量代入到建立起的二值Logistic回归模型中(选择生态移民的收入水平作为因变量,文化水平、健康水平、迁移情况和生态环境作为自变量),通过社会科学统计软件来实现回归分析。 通过研究分析后我们清楚地发现,虽然西北生态移民的居住环境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其生活质量依然较低且不富裕,基本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住房和交通等基建设施还亟需完善。西北民族地区的生态移民大多为青壮年,身体素质良好,但是他们整体的文化水平偏低,其中拥有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的人居多,文化素质整体低于全国农村的平均水平。我们在对宁夏红寺堡区进行实证分析之后得出一定的结论,在西北民族地区都具有这样的共性,虽然基础教育是能够对生态移民的反贫困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中专、高中和大学等高层次教育在降低贫困发生的优势比方面的作用还是明显较强的。由此可见,生态移民的反贫困效果是与移民的受教育程度成正相关的。在西北生态移民的人力资源开发这一层面看,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并就如何运用人力资源开发来加快西北生态移民地区反贫困的步伐,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