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眼白化病1型基因型与表型特征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tout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 眼白化病1型(ocular albinism type 1,OA1)足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以X连锁隐性的方式进行遗传,也被称为Netteship-Fall型眼白化病或者X连锁眼白化病(XL,OA),它足眼白化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患者都为男性,白种人患者主要表现为先天性眼球震颤、视力低下、虹膜和眼底的色素沉着不足、中心凹发育不良等,屈光不正、斜视、畏光、双眼功能障碍也很常见,患者的皮肤、毛发颜色一般正常。女性一般不发病,但可以足携带者,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但检查可有虹膜半透明、眼底色素分布不均的体征。黑种人的患者同样具备先天性眼球震颤、视力低下及黄斑发育不良的表现,但虹膜及眼底色素沉着不足非常不明显,所以患者只表现为轻度的虹膜半透光,且很难看到白化病眼底的表现。而在亚洲人群中,目前还缺少关于该病的分子牛物学研究及临床特征的描述。 GPR143基因突变是已知的眼白化病1型的唯一病因,定位于Xp22.3,共长40kb,含有9个外显子。GPR143编码的OA1蛋白被认为是G偶联蛋白受体家族的一员,它主要表达在虹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及皮肤的黑色素细胞中,定位于黑色素小体和溶酶体的膜上,和G偶联蛋白受体一样,发挥着信号转导的作用,其功能是调节黑色素小体的牛长。GPR143基因突变可导致OA1蛋白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黑色素小体生长失控,诱发病变。GPR143基因突变在很多国家的白种人群及黑种人群中都有过报道,如新西兰、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南非等,但在亚洲人群中关于此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几乎空白。 2.研究目的 目前在亚洲人群中缺少眼白化病l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临床描述,本研究主要筛查中国人眼白化病1型致病基因的突变类型及特点,并了解中国人眼白化病1型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3.实验方法 收集选取6个眼白化病1型的家系,征得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同意后抽血制备基因组DNA,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致病基因GPR143的编码区及其临接内含子进行扩增后,直接测序分析GPR143基因。另外,用异源双链一单链构象多态性(HA-SSCP)的方法对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及100例正常对照进行验证。 4.实验结果 在这6个家系中分别发现了6种不同的突变,分别为c.238_240delCTC(p.Leu80del)、c.353G>A(p.Gly118Glu)、c.658+1G>A、c.849delT(p.Val284Serfs×15),g.1103_7266del6164,g.25985_26546del562。在这6个突变中,5个为新突变,c.353G>A(p.Gly118Glu)足一个已知突变。PCR HA-SSCP结果显示100例男性正常对照中未发现这6种突变。6种突变理论上会导致GPR143基因编码的OA1蛋白功能丧失,不能正常调控黑色素小体的牛长,从而引起疾病。 国人眼白化病1型的临床特点与白种人有着明显的差别,国人OA1患者缺乏典型的虹膜色素沉着不足及白化病眼底的表现,大部分仅有非常轻度的虹膜和眼底色素沉着不足,但均有典型的黄斑发育不良,因而可作为眼白化病l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关键体征。 5.结论 在国人眼白化病1型患者的GPR143基因中检测到5个新突变和1个已知突变,结果丰富了GPR143基因突变频谱,并且确定了中国人眼白化病1型的临床特点。
其他文献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责任,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殿堂,在这种氛围中形成的各类档案,除具有原始性、厚重性和史料性外,更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
如今,各种访谈节目充斥了我们电视荧屏,如中央电视台四套的《中国报道》、湖南卫视的《今日谈》等等。其特点通常是主持人以记者的身份在演播室就某一新闻事件或人们普遍关
甘薯新品种一868是河南省许昌市农民尚春生,通过有性杂交培育而成的一个高产、高淀粉新品种。1997年遵化市马兰峪镇宣营房村示范户代福兴引进试种,春栽单株最多结薯6.skg,每掩平
近年来,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等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新一轮农村改革中的新亮点。党如何对这种新型的经济组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膜侧沟播栽培是小麦地膜覆盖栽培的另一种形式;小麦膜侧沟播与平膜穴播的各个物候期完全一样,二者均可加快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改善小麦经济性状,达到保水增产的效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风格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周期由4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即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念、
目的:探讨EB病毒(EBV)编码的BARF1基因对人胃上皮细胞(GEC)ERK1/2-、JNK1/2/3-和p38-MAPK/c-Jun信号通路活性及原癌基因bcl-2和bcl-xL表达的影响。  方法:分别以pSG5真核表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检测Wnt5a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参数(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关系,初步讨Wnt5a蛋白在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