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中微子实验的若干问题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b798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塌缩式超新星会释放大量各种味道的中微子,平均能量10-20MeV,携带约99%的超新星爆发能量。这些中微子不但对研究中微子属性和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蕴藏了大质量恒星演化过程的丰富信息。因此,探测超新星中微子对粒子物理、天体物理、核物理、以及宇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对超新星中微子的实验研究不仅针对爆发中微子,还包括弥散在整个宇宙空间由过往超新星爆发产生的遗迹中微子。本论文针对正在运行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和拟开展的锦屏中微子实验,利用超新星反电子中微子与探测器靶物质的反贝塔衰变(IBD)事例,进行了三个方面超新星中微子的实验研究。1)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具有空间分离的多个探测器的中微子实验。在该实验中,完成了设计,搭建,测试,及运行超新星中微子爆发在线触发系统。利用各个探测器上的IBD事例,通过构造概率密度函数,使该系统成为目前世界上响应最快,阈值最低的超新星触发系统,并对20 kpc以内的核塌缩式超新星爆发有100%的探测效率。该系统于2013年8月安装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中,于2014年11月正式联网国际超新星预警系统(SNEWS),并正常运行至今。2)分析了从2011年12月到2013年11月大亚湾采集的实验数据,对可能的超新星中微子爆发事例进行了寻找。进一步挖掘了可用于探测的中微子和碳-12的中性流反应。高能量阈值(10 MeV)寻找对25 kpc范围内的核塌缩式超新星爆发有100%的效率。结合运行至今的在线触发系统,在90%置信水平给出了银河系内0.53/年的核塌缩式超新星爆发率上限。低能量阈值(0.7 MeV)的寻找是目前世界上能量下限最低的超新星中微子实验研究之一,旨在进行不依赖于模型的搜寻;找到了两个可疑事例,概率上和能谱上均与本底预期一致。特别寻找了与超新星SN2014J和引力波GW150914关联的中微子事例,给出了相应的上限。3)对具有最深岩石覆盖和远离核电站的特点的锦屏中微子实验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千吨级的锦屏中微子探测器有望首次发现超新星遗迹中微子信号,主要本底仅由固有的大气中微子产生。其灵敏度可与未来万吨级普通液闪或者水切伦科夫探测器相当(对超新星爆发灵敏度也是如此),利用20千吨-年的数据,能在99.95%置信水平上发现当前HBD模型预言的超新星遗迹中微子信号。
其他文献
高速移动接入、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超大规模物联网等计算密集型应用的发展,对网络时延、接入带宽、计算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移动云计算(Mobile Cloud Computing,MCC)将计算任务卸载到远端数据中心,整个任务的处理时延难以得到保证,因此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应运而生。MEC技术将服务器部署在更加接近用户的移动网络边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张量为多维数据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学表示。为了提取隐藏的结构或模式,张量分解作为一种常见的秩揭示代数出现了,它将张量分解成几个小的(通常是可解释的)张量。给定张量的一部分作为观测样本,张量补全通过利用多维数组的低秩结构对缺失的成分进行插值。最近提出的张量环分解是一种量子启发方法,它在低级计算机视觉问题的任务中表现出比现有方法更好的性能。本文将说明通过求解基于此张量环分解的凸优化
合成孔径雷达作为雷达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具有普通雷达全天候、全天时、远距离等特点,而且还能根据回波特性,解析出真实场景。然而,伴随着“图像”二字的往往是较高的数据量。较高的数据量,同时也对雷达实时成像系统的处理能力带来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以太赫兹SAR系统中的实时成像系统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为主要研究方向,实现了一套以RD与PFA成像算法为基础的基于ZYNQ-7020平台的SAR实时成像系统
分子通信(molecular communication,MC)通常定义为一种微观尺度下,基于生物或化学分子作为载体,完成生物细胞或纳米机间的信息传递的通信技术。目前,分子通信研究工作的主要障碍包括传输效率低、误码率高等方面,而传统通信中的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链路性能。因此,应用MIMO技术于分子通信已经成为该领域亟需研
无线电频谱资源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在民用、军事等领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对频谱资源的管理。对频谱异常状态的检测是频谱资源管理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方法通过有监督的算法建立检测模型,可检测到的异常信号种类单一。由于实际场景下,信号发生异常的概率相对较小且原因众多,现有的模型方法无法适应。因此,本论文基于无监督的思想,结合人工智能的方法,对恶意电磁干扰、出现未授权信号、授权信号
现有雷达接收机参数固定、自动化程度低,不能适用于不同的工作模式,严重制约了雷达系统的处理能力,也不满足多功能综合一体化雷达系统的要求,针对于此,本文对可重构的雷达数字接收机展开研究,以便能在一个通用的平台上通过软硬件编程的方式实现不同雷达信号的接收。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一方面是在研究可重构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和应用情况的基础上,选择了Xilinx公司设计的全可编程片上系统芯片——Zynq,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频谱资源愈加稀缺,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对宽带频谱进行监测、高效管理在雷达、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s,CR)领域都有着重要意义。依赖奈奎斯特定理的传统采样方式在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无法满足高速率采样时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压缩感知理论(Compressed Sensing,CS)应运而生,随着CS技
多输入多输出超视距(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over the Horizon,MIMOOTH)雷达由于其同时拥有MIMO雷达和OTH雷达的优秀性能,是近年来雷达系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在构建MIMO-OTH雷达仿真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包括频谱共存的波形设计、TBD算法在MIMO-OTH雷达中的应用、基于多项式的电离层相位污染校正等内容,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
近年来,在无线通信产业的带动下,半导体相关产业开始了飞速发展,随着晶体管特征尺寸的减小,平面型器件的短沟道效应愈发严重,其性能逐渐难以满足要求。因此,一种新型结构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FinFET)应运而生。相较于平面型器件,FinFET器件可以有效改善短沟道效应,增强栅控能力,提升器件整体性能,因此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关于低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需求,移动通信技术迅速发展。CMOS集成电路具有集成度高、小型化、成本低的优点,CMOS集成电路广泛用于通信、雷达、民用以及军用领域中。随着移动通信系统工作频率的增高,低相位噪声的振荡器的设计难度越来越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器件非线性特性的倍频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CMOS工艺的倍频器通过将低频输入信号倍频到高频输出信号的方式,来得到高频谱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