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沉积Ni201修复层应力场数值模拟及界面行为的研究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ai83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火花沉积作为一种表面强化修复技术,其实质是一种微弧焊接工艺,对受损机械零部件的修复强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DHD-6000型电火花沉积设备在Q235基体表面制备了Ni201修复改性层,对Ni201修复层的界面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电火花沉积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电火花沉积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选取Gauss热源模型,施加合理的热边界条件和位移约束条件,先模拟计算温度场,然后再模拟分析应力场。分析结果显示,基体的温度随着沉积热源的移动而发生剧烈的变化,热应力主要分布在温度梯度较大的区域,沿沉积中心线方向上的纵向残余应力均表现为拉应力,最大值约为245MPa,横向残余应力在沉积起始和结束的两个区域均呈现出压应力,压应力最大为227.5MPa,与经典理论的结果基本吻合。选取弧比、能量输出幅度、频率等不同工艺参数,进行电火花沉积实验,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等检测方法,研究了修复层与基体结合界面的微观结构、元素分布、相组成以及修复层表面残余应力。研究结果表明,Ni201修复层组织均匀致密,修复层界面主要由Fe10.8Ni、(Fe,Ni)、CoFe15.7等新相组成,基体元素与修复层元素之间相互扩散形成冶金结合方式,说明电火花沉积的修复层与基体不是简单的机械结合。经X射线衍射仪器检测,修复层表面残余应力随着能量输出幅度和弧比的增加而增大,但均未超出材料的屈服极限。根据电火花沉积实验的分析结果,通过设计正交实验来对比分析频率、能量输出幅度和弧比三个因素对修复层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程度,优化电火花沉积工艺,为降低修复层表面残余应力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这三个因素对表面残余应力影响的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弧比、能量输出幅度、频率。根据正交实验结果以及修复层界面结合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电火花沉积修复层较好的工艺参数为:频率1000 Hz、弧比35%、能量输出幅度40%。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散体物料的筛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振动筛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筛分技术的发展。振动筛的筛分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分离的过程,即让颗粒与筛孔的尺寸进行比较,比筛孔小的颗粒可以透过筛孔,而筛孔大的颗粒无法透筛成为筛上物,最后由出料端排出。筛分过程中有一些与筛孔尺寸相近的颗粒没有排出而是埋进了筛孔里,造成堵孔,导致了筛分效率的降低。故如何有效的减少堵孔,提高振动筛的筛分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当前我国国民收入整体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开始逐渐追求更加精彩的物质以及精神需求.白兰地陈酿历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在实际的
【摘 要】英语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是人生中接受系统教学的初级时期。学生很多的优秀品质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伴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加速,更多的先进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中得以合理的应用。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师语言运用策略研究,了解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对小学生英语的重要影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找到适合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法。使小学英语教学更好的适应当前国家新
水压技术具有环保、安全等一系列优点,目前已应用于海洋工程、食品医药、新型灭火系统等各领域。螺杆泵具有压力、流量脉动小,自吸性好等突出特点,现已广范应用于各行业。把水液压和双螺杆泵相结合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水压螺杆泵。本文主要以水压双螺杆泵为研究对象,进行双螺杆泵型线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水压双螺杆泵的新型线—对称摆线组合型线,并设计出基于新型线的虚拟样机,开发了计算机辅助型线设计平台。本
论文主要完成矿井主运输系统可靠性的分析及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解决在矿井运输系统煤仓容量的确定和系统有效度的问题.其中心思想是首先产生服从某一分布的随机变量来模
拖拉机的振动问题是影响其驾驶舒适性、操纵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对拖拉机振动问题的研究属于拖拉机整车动态特性研究领域,这也正是当前国际和国内拖拉机行业所关注的问题。  
该文研究了综采支架-围岩保障系统的两个主要问题:直接顶稳定性研究和采用新型开发工具开发实用的监控软件.直接顶稳定性研究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实验模型根据老顶不同
传统内燃机汽车的使用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石油资源危机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具有纯电动汽车和传统内燃机汽车优点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应运而生,并成为有效方法之
该文针对回采巷道的特点及煤巷锚杆支护存在的问题,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法,在围岩分类基础上,构建回采巷道支护设计多级人工神经网络系统,并采用数值模拟、现场实测方法对多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