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使用经测试评估的中文版屈光矫正者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impact of refractive correction,QIRC),对IASIK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探讨患者自我满意程度(S)与生活质量、屈光状态的关系。
方法:
应用已有的中文版屈光矫正者生活质量量表(QIRC)对2007年11月-2008年1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进行LASIK手术矫正的115名近视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QOL测量;患者屈光力、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同时记录分析。对量表进行调试评估:通过重复测量所得评分与原评分之间相关性分析现量表重测信度;通过分析量表各模块克郎巴赫α数来评价现量表内部一致性;通过折半信度分析半量表内容吻合程度;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量表的结构效度。生活质量分析:t检验分析LASIK手术前后量表各条目得分、QOL总分、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屈光状态近视患者QOL得分改变情况;F检验分析不同教育程度近视患者QOL得分改变情况、不同屈光状态人群自我满意程度S评分变化情况、;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QOL的相关因素。P值小于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中文版QIRC量表包括症状、视功能与身体机能、社会活动及精神心理4个模块,共20项指标:各模块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系数为0.70~0.74;重测信度相关系数为0.93;折半信度相关系数为0.67;结构信度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0.92%;反应度指标ES值为0.53,SPM值为0.48。
(2)患者QOL得分(x±s)由术前39.15±4.2提高到术后41.78±4.7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114=-4.63,P<0.001)。其中,关于日常工作学习活动情况、夜晚驾车、眼保护、矫正方式并发症、满意度、期望值等12项调查条目手术前后QOL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组患者QOL得分改变量(4.60±1.08)大于中、低度近视组患者QOL得分改变量(3.83±1.18),但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4=1.53,P=0.22)。
(4)男性患者组得分改变量(3.57±0.18)与女性患者组QOL得分改变量(4.28±1.26)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114=1.83,P=0.58);不同年龄组间比较,<23岁患者组得分改变量(3.64±0.73)与≥23岁患者组的(3.56±1.31)QOL得分差异(t1,114=1.73,P=0.78)也未见统计学意义。另外,5组不同教育程度患者其QOL得分改变量各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F4,110=1.18,P=0.32)。
(5)在患者自我满意程度(S)评分方面,中度近视组患者满意程度(术前:62.73±17.94;术后:92.74±5.80,P=0.001)改善情况优于超高度近视组(Pre:65.86±17.21;Post:83.03±8.16,P=0.001;F1,115=1.48,P=0.03)。
(6)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用眼保护(OR=5.93,95%CI1.57,22.36),较少并发症(OR=15.13,95%CI2.57,88.94),较低相关医药费(OR=7.80,95%CI1.66,36.71),日常生活便利性(OR=10.36,95%CI2.44,44.05),被他人认同感(OR=3.90,95%CI1.08,14.13)及自信心(OR=12.73,95% CI2.97,54.57)等因素存在,则能提高QOL得分。
结论:
(1)中文版QIRC量表能比较准确真实地反映LASIK手术对屈光不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且简短、易于实施,可应用于我国临床屈光手术矫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
(2)LASIK手术能改善大部分近视患者生活质量得分(QOL),其中关于日常工作学习活动情况、用眼保护、矫正方式满意度、感觉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具有显著性提高(P<0.05)。
(3)不同屈光状态近视患者在LASIK术后生活质量得分(QOL)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但各组间近视患者生活质量得分(QOL)改变量无显著性差异。
(4)不同性别、年龄及教育程度近视患者QOL得分改变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5)患者自我满意程度(S)评分中,中度近视组LASIK术后自我满意评分改善最为明显。
(6)术后眼保护、手术并发症及相关医药费用、便利性、被认同感及自信心等是影响LASIK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