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模型语义提取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uagnq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三维建模技术不断提升,三维模型数据量急剧增加,手工地处理和分析大量的三维模型数据难度极大。在此背景下,用机器自动化地分析和处理三维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方法,研究三维模型的语义提取技术,让计算机自主地理解三维模型的整体语义和部分语义,分别对应着三维模型的形状识别和语义分割技术。本论文对三维模型的语义提取技术展开研究,包括三维模型的特征提取、形状识别技术和语义分割技术,具体工作如下:针对三维模型的特征提取方法,分析了基于点云的PointNet和P ointNet++、基于体素的VoxNet和O-CNN以及基于网格的MeshNet五种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三维模型特征提取网络结构。在公开数据集M odelNet40和ShapeNet上分别进行了形状识别和语义分割实验,对比分析了五种网络结构对三维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针对三维模型的形状识别,提出了一种融合骨架特征的形状识别算法(Mesh-Skeleton-Net)。将三维模型的骨架作为数据前提,提出一种骨架特征提取网络,再结合MeshNet的空间特征提取网络、结构特征提取网络和网格卷积模块,提出融合骨架特征的形状识别网络。在ModelNet40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骨架特征提取网络的有效性,且Mesh-Skeleton-Net取得了较优形状识别的表现性能。针对三维模型的语义分割,提出了一种基于上下文强化的八叉树卷积神经网络语义分割算法(CR-O-CNN)。将基于八叉树的卷积神经网络引入上下文强化网络,再将三维模型中上下文特征的学习过程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使用异步优势演员评论家算法对该过程进行优化,以学习到深层的上下文特征,逐步提升三维模型的分割表现。在ShapeNet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CRO-CNN取得了较优的语义分割表现性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上睑下垂合并内眦赘皮一次性矫正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笔者科室收治的先天性上睑下垂合并内眦赘皮患者107例(132只眼)进行治疗.提上睑肌肌力小于4mm67例(69只眼)采用CFS悬吊提上睑肌缩短联合“Z”成形术,提上睑肌肌力大于4mm40例(63只眼)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或折叠联合“Z”成形术.术后观察睑裂长度、睑裂高度、睑裂倾斜度、内眦宽度及复发率、并发症.结果:本组107例患者(132只眼)术前、术后对比,睑裂长度平均增加(2.0±1.0)mm,内眦宽度平均缩小
目的:探究皮内缝合联合皮肤黏合剂关闭切口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切口愈合、瘢痕情况及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7年5月-2019年6月行TKA患者114例(126膝),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采取皮内缝合联合皮肤黏合剂关闭切口的57例(64膝)作为观察组,采取传统缝合关闭切口的57例(62膝)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切口缝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Hol
目的:探讨下睑缩肌移位术单用及联合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2020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86例(116眼)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57眼)和对照组(43例,59眼),观察组给予下睑缩肌移位术+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下睑缩肌移位术,评估两组术后近、远期临床疗效、眼睑美观的满意度评分,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后1年的复发率.结果:术后1周、3个月,两组的短期疗效对比、眼睑美观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
目的:探讨切缘上方的眼轮匝肌与眶隔组织瓣固定在重睑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2月-2020年10月于日照市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就诊的重睑成形术就医者76例,所有就医者均采用切缘上方眼轮匝肌与眶隔组织瓣固定的方法行重睑成形术.对手术效果、患者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76例就医者手术效果满意或者比较满意,双侧重睑弧度均流畅.结论:切缘上方的眼轮匝肌与眶隔组织瓣固定的重睑成形术方式,临床疗效佳,患者满意度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面对互联网与日俱增的数据量,用户为了寻找某些信息而遍历整个互联网是不可能的。推荐系统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之一,在新闻、音乐、电影、短视频等领域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但是由于电商网站中影响用户决策的因素有很多,相关推荐算法仍然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的主要工作有:(1)本文设计了 一种推荐框架,该框架借助Flink的批流统一特性将离线批处理训练和实时增量更新结合在
目的:分析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联合鼻骨骨折复位术对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患者的美学效果.方法:将笔者医院耳鼻喉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4例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鼻中隔成形术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鼻腔通气功能、鼻外形优良率和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鼻腔呼气吸气阻力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鼻唇沟筋膜蒂皮瓣隧道转移修复鼻背中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20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10例因体表肿瘤切除后形成的鼻背中下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鼻唇沟筋膜蒂皮瓣隧道转移来修复鼻背中下部缺损区.结果:本组10例皮瓣全部存活,伤口均一期愈合.患者术后随访2~12个月,皮瓣厚薄、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外形满意.结论:鼻唇沟筋膜蒂皮瓣血运可靠、供区隐蔽,是鼻背中下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好方法.
目的:探讨微针联合氨甲环酸溶液局部治疗红斑型毛细血管扩张性酒渣鼻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0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红斑型毛细血管扩张性酒渣鼻患者92例,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常规组给予染料激光治疗,研究组给予微针联合氨甲环酸溶液局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总疗效、不良反应、复发情况、疼痛情况及皮肤生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肤红斑值低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嵌甲性甲沟炎的改良术式.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嵌甲性甲沟炎者为研究对象,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方法的具体情况并由患者自由选择术式,从中筛选出采用拔甲术和采用套管术的患者各29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全拔甲术或部分拔甲术,观察组采用部分甲基质切除联合套管缝合固定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度、创面愈合时间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度、创面愈合时间和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1
目的:比较宽谱与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T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资料,分别采用宽谱完美脉冲技术(OPT)与窄谱精准脉冲光(DPL)进行治疗,每组50例.治疗后随访6个月,采用临床红斑评定量表(CEA)与医生整体评价法(PGA)分别评价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的改善情况,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比较不同组别及不同治疗次数患者的CEA评分及PGA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