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通过结构性重组转化成可变现证券以进行融资的活动。最初出现就解决了美国当时银行积压的住房抵押贷款流动性不足的问题,而我国在20世纪末也有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来进行融资。而在当前的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但是互联网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以股东投资或者机构投资,存在高融资成本和狭窄融资渠道的普遍问题。以小米为例,其资产负债率在2013年达到了惊人的300%。资产证券化正为互联网企业环节自身资金压力、优化财务报表结构、扩宽融资渠道提供了解决方案。根据WIND数据,2018年以互联网企业为发行主体的ABS发行金额已经超过了1900亿元,占当年企业ABS发行总额的近20%。互联网公司在企业ABS的发行主体中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与传统的ABS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资产证券化是信贷与企业资产证券化相结合的结果。其兼具了信贷ABS以及企业ABS的特征,因此存在隐蔽性更强、潜在风险更大、监管难度更大的特点。在互联网技术和投资者盲目热情的影响下,互金企业对ABS的无序发行可能会对整体经济环境以及金融市场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互金企业发行的ABS在基础资产、交易结构、增信机制以及审批过程表现出的不同特点以及其中可能存在同传统ABS的差异,来详细探讨互金企业类资产证券化实践情况,以期对同行业互联网公司利用ABS来改善自身财务结构、盘活存量资产提供经验,并且也能为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借鉴思路。本文一是较为系统的梳理了资产证券化相关制度安排的历史演进情况,发现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仍然存在发行审核较为严格、发行主体要求较高、流程运作缺乏相关法律依据、交易结构并未完全隔离风险等现实问题;二是通过手工数据的整理,深入分析了自2012年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后的互金企业ABS整体项目数量、交易规模、发行主体、发行成本等相关情况,发现互金企业资产证券化存在总量小、主体集中等问题,并且通过行业数据的多元回归实证分析,检验了影响互金企业ABS定价的主要因素,并且将其同传统的企业ABS定价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发现了其间存在影响因素的差异,证明了互金企业ABS的特殊性;三是通过以行业内发行量最多,发行金额最大蚂蚁金服作为典型案例,研究其在基础资产、交易结构、增信机制、定价等核心要素环节,并且同样针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蚂蚁金服有借鉴意义的风控模式,进而研究出该案例的成功得益于公司自身强大的资金实力以及股东背景、基础资产池质量优良以及风控优势,也透露出在该案例中关于增信机制不足、循环购买机制带来的“真实出售”界定问题等。最后根据上述研究发现,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例如提高大数据风控、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引入做市商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