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恢复沉水植物群落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是透明度的提高。若水体透明度较低,水下光场条件则无法满足沉水植物生长,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将受阻而导致不能成活,从而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加速湖泊富营养化趋势的发展。因此,研究水下光场特征,探求水下光场的主要影响因子,是进行水生态修复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能够为水生植物修复和水生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以蠡湖为研究对象,在2012年12月至2015年4月间,对透明度(SD)、悬浮物(TSS)浓度、叶绿素a(Chl.a)浓度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荧光特性进行现场调查和监测,分析了蠡湖水下光场主要影响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了透明度与悬浮物、叶绿素a和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多元回归方程。结合蠡湖水体深度和常见沉水植物的光补偿深度,开展沉水植物恢复区域初步划分,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实际的工程实践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SD的年内变化范围在120.0~209.0 cm之间,平均值为64.1 cm,总体上呈西蠡湖大于东蠡湖、湖心大于沿岸区的分布趋势。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且冬季显著高于其它季节。(2) 根据透明度与悬浮物、叶绿素a和CDOM的多元回归分析,p(TSS)是影响水体SD的最主要的因子,其次是浮游植物生物量和CDOM; SD和p(TSS). p(Chl.a)均呈幂函数关系,春季p(TSS)较小时,CDOM 2组成分与SD呈显著负相关。(3) 水下光合有效辐射(PAR)强度随水深成指数递减,光衰减系数α在0.97~6.05m-1之间变化。蠡湖狐尾藻、金鱼藻、菹草、黑藻、苦草的的光补偿深度大小依次是苦草>黑藻>菹草>金鱼藻>狐尾藻,光补偿深度空间分布格局均表现出西蠡湖大于东蠡湖,沿岸大于湖心的趋势。且与水体透明度呈显著正相关。(4) 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与水体透明度的相关拟合方程,可为浅水湖泊水生态健康评估中透明度指标参照标准的设定及水质生态修复目标设定提供依据,蠡湖水生态修复目标体系中透明度指标应设定为60~75 cm。(5) 蠡湖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的主要因子主要受p(SS)影响,其次是p(Chl.a)和p(CDOM)。(6) 通过实际水深与光补偿深度的比较,将蠡湖沉水植物恢复及优化示范工程区域划分为“适宜区”、“过渡区”和“暂不适宜区”。本研究为蠡湖沉水植物恢复及优化示范工程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