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O-MBNR联合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研究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on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续流A2/O-MBNR联合工艺(MBNR为改进生物膜强化脱氮反应器,Modified biofilm-nitrification reactor)是一种在A2 /O工艺基础上改进的新型生物处理工艺,是在A2/O工艺段后增加一个生物膜段,使硝化细菌与其他细菌分开生长,从而实现分相培养的双泥工艺。基于前阶段试验研究成果,选取最佳的泥龄为5d,内回流比为200%,保持进水流量为1L/h,污泥回流比为80%,分别考察进水COD、TN和TP容积负荷对联合工艺的影响,并研究了在较低C/N比(COD/TN:3-11)和C/P比(COD/TP:25-65)条件下联合工艺的运行状况。研究结果如下:进水COD、TN和TP容积负荷对联合工艺COD和NH4+-N的去除影响很小。进水COD容积负荷对TN和TP的去除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进水COD容积负荷的增大,系统TN的去除率范围在69%-77%,当平均进水COD容积负荷为0.873 kgCOD/(m3·d)时,TN去除率最大;TP去除率范围在65%-71%,平均进水COD容积负荷为0.673 COD/(m3·d)时,TP去除率最大。进水TN容积负荷对TN和TP的去除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进水TN容积负荷的增大,TN的去除率范围为65%-74%,平均进水TN容积负荷为0.098kgTN/(m3·d)时,TN去除率最大;TP去除率范围为70%-79%,平均进水TN容积负荷为0.077 kgTN/(m3·d)时,TP去除率最大。进水TP容积负荷对TN去除几乎没有影响,对TP的去除有一定的影响:TP去除率范围70%-80%,当平均进水TP容积负荷为0.0069 kgTP/(m3·d)时,TP去除率最大。进水C/N比和进水C/P比对系统COD和NH4+-N的去除几乎没有影响。进水C/N比对联合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有一定的影响:COD/TN比从3增大到11左右时,TN的去除率从65%左右上升到75%左右;COD/TN比值从3增大到7左右时,TP去除率从55%左右上升到75%左右,比值从7增大到11左右时,TP去除率再下降至70%左右。进水C/P比对联合工艺的脱氮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对系统的除磷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当COD/TP比从25左右增大到65左右时,TN的去除率保持在71%左右,TP的去除率从40%左右增大到80%左右,除磷性能有很大程度的增强。
其他文献
申涵光(1618-1677),北直隶广平府永年人(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申涵光文学思想非常具有时代、地域文学色彩,体现了他对文学的独到见解。本选题以申涵光
Bacillus subtilis is a representative probiotic widely used in food, medicine, livestock and other industries. In this experiment a strain of Bacillus subtilis
目的:观察中风康胶囊对脑梗塞模型大鼠体内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在Wistar大鼠左颈外动脉逆行注射自体血凝块栓子悬液法制作脑梗塞大鼠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的中风康胶
第一部份從历史及瑕境生态封背景作分析,桔合天人关保的发展以得到当时的瑕境思想。天人关保是中國特有的人封整个宇宙的看法,註定中國人封自身在宇宙中定位的不同,尝试说明
本文研究黄铜酸性化学着色工艺,能在室温下获得铁锈色、棕色、枪黑色、仿古绿色膜层。主要讨论前处理、溶液组分、pH值和着色时间等因素对着色膜层质量的影响,确立较合理的着
本论文主要利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技术)、离子选择电极(ISE)、平衡法(Dialysis)分别测定水中的不同形态Cu(Ⅱ)。研究了三种方法对Cu:HA、Cu:FA= 1:1,1:2,1:5和1:10配制水中
在外加磁场中进行氮化处理,能缩短氮化时间2-3倍,能明显提高氮化层的含氮量,明显改善零件表面的机械性能.本文运用磁性理论和热力学理论对磁场在氮化过程中的影响进行较详细
<正>利润表是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经营成果、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及增长潜力的重要报表,也是投资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尤其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中小投资者众多,受财务
本文在培训学生参加全面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智能化考试的实践基础上,考察并重点分析了该考试系统中三个子系统存在的问题,以期今后的考试系统能有所改进。
分形是一门基于分形几何研究自然复杂形态的学科,为建筑设计的创新与评价带来了新的契机,近年来对于分形几何在传统民居研究中的应用已经出现了一些尝试。现阶段对于冀南传统民居的研究多数还停留在采用系统思维对民居平面布局、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定性分析层面上,而顺应传统民居“自下而上”自组织生长模式的定量与科学分析不足,应用分形理论能够弥补此项不足,对其生长模式、建造规律、背后的形成过程及原因进行深层次探讨。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