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不再仅仅停留于物质基础、经济水平的层面,软实力正在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强弱、国际地位高低的核心指标,其中文化软实力又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因此,把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中,不仅是实现国家总体目标的根本要求,也是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非凡意义的时代工程。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国家硬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也得到了全面而迅速的提升,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积极发展。但同样看到,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才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诸如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文化发展的巨大差距,中国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实现程度严重不足、消费支出远低于国际一般水平,缺乏制度成熟、交易规范、诚信自律、监管完善、公平竞争的文化市场,多部门多层次分割管理、政策变动频繁、普遍性法律较少、文化内容审查监管方式落后等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文化管理体制与今天市场经济的严重不符,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出口能力的薄弱导致国家文化核心价值、国家文化形象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低下等问题正在逐渐显现。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不绝于耳的“中国威胁论”是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和未来的忧虑,同时也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然而,正因为“刚起步”、“差距大”、“不平衡”、“不信任”,对照中国拥有的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30年经济建设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中国文化软实力仍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将文化软实力纳入国家实力的总体评估,并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研究,探究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使文化软实力真正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硬实力,为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国家知名度和美誉度服务,为满足人民精神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吸引更多优质国际资源、助推中国经济更好的发展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助推中国和平崛起服务。由此可见,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制定怎样的文化发展战略成为当前全中国人民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也是值得全社会特别关注的研究课题。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深入解放思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和产业升级,科学制定文化创新规划,构建国家文化创新体系,推动传统文化市场转型升级,实现内容、形式、管理、营销等多方面的创新。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使文化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充分发挥国有文化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运用市场机制,以资本为纽带,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跨地区、跨媒体、跨所有制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主体,以此,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坚持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文化建设,提高中国的文化传播能力,做大做强主流媒体,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舆论力量,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国文化同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丰富和发展中国文化,以文化融合化解文化冲突,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这既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战略。 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形成一种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国家主导、个人、企业、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的国家文化创新发展机制。这一机制既是文化体制发展改革的目标,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制度基础。 具体来说,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即培养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以及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