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ilao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调查,以发现较好的营养评价指标,并探讨残存肾功能、透析充分性和微炎症对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指标包括:1.营养指标:(1)整体营养状况:使用MQSGA评估表;(2)人体测量学: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部周径(MAC)、并计算上臂中部肌肉周径(MAMC)和无骨上臂肌肉面积(AMA);(3)血清学指标:测定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血清铁蛋白(SF);(4)膳食调查:记录3天的饮食,并计算平均每日每公斤体重的能量(DEI)和蛋白质(DPI);(5)根据公式计算标准化蛋白分解率(nPCR)。2.残存肾功能:连续测量患者3天的尿量,取平均值。3.透析充分性指标: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甲状旁腺素(PTH)、并根据BUN并计算Kt/V。4.微炎症: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电化学发光法测定降钙素原(PCT);并对上述结果作相关分析。结果:本研究147例血液透析患者中,男性86例,女性61例,年龄为(63.08±11.69)岁之间,平均透析时间为(33.84±23.68)月。MQSGA营养良好(A)的患者84例,轻-中度营养不良的(B)55例,重度营养不良的(C)8例,营养良好组的各项指标均存在程度不等的异常率,仅重度营养不良组中各营养指标异常率几乎均达75%以上,甚至达100%。3组患者的DEI、DPI、血Alb、TC、人体测量学MAMC在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析龄<1年的患者残存尿量与MAMC、Alb、Hb、nPCR呈正相关,与MQSGA呈负相关;Kt/V与MAMC、DPI、Alb、CHOL、nPCR呈正相关,与MQSGA呈负相关;PTH与MAMC、Hb、Alb、nPCR呈负相关,与MQSGA呈正相关;CRP与Hb、Alb、nPCR呈负相关;PCT与MQSGA呈正相关,与MAMC、DPI、Hb、Alb、CHOL呈负相关。在Alb 37g/L时,CRP组间比较无差异,PCT比较有差异(P<0.05),以35g/L为标准时,CRP及PCT在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5)。Hb 90g/L时比较, PCT在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CRP无差异。结论:1.改良定量整体评估法主要适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重度营养不良者,与每日每公斤体重蛋白摄入量、血红蛋白、白蛋白、胆固醇、蛋白分解率及上臂中部肌肉周径相结合能更好的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2.血液透析充分性和透析龄小于1年患者的残存肾功能对营养状况有显著影响。3.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可以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降钙素原评价营养状态的变化比C–反应蛋白更敏感。
其他文献
大数据是庞大而复杂的数据集,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数据重视的程度也日益提高。大数据能够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本文从交通出行、营销购物、个性化教学、医疗服务、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题写“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贺匾,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关心、厚爱和期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
研究实心圆锥不同大小的喷嘴喷射角度、质量流率、喷射速度以及喷嘴孔径对外部流场特性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液滴直径沿喷射方向不断增加,产生的液滴大部分集中在距
20世纪20年代初至40年代末为中国普通语言学的启蒙时期,本文以纲要的形式选取几部当时影响较大的教材来举例论述这段历史。以此为观照,我们可以勾勒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产生、
单味及复方清热解毒中药在肿瘤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这些中药中提取出的许多有效成分,如小檗碱、冬凌草甲素、苦参碱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炎等活性,其常见的剂型
<正>生态广场位于深圳市华侨城中心,侨城西街北侧,西临杜鹃山东街,广场南面为中旅广场。占地面积4.6公顷。广场中的景观依据周边地形与使用功能被设计为人工与自然两大部分。
室温离子液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介质和功能材料。由于离子液体具有蒸气压低、不挥发且对环境友好等特点,使其成为传统有机溶剂的最佳替代物,并已在化学合成、催化、
本文介绍一种新技术——利用茚三酮或DFO加强显现热敏纸张上的潜在指纹。大部分热敏纸张的热敏剂表面,使用DFO或茚三酮石油醚溶液(NPB)显影时将会变黑。显现的指纹和背景之间
对《大学物理》1994年第12期所刊登的“毛细现象的能量来源”一文作了补充讨论.
低碳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主要在于: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城市规划研究的理论框架,揭示中国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低碳城市生活方式、低碳城市运行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解释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