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高效的金融体系在创新活动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下,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系统和深入的研究金融发展对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中国金融发展、中国创新现状进行了描述及统计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金融功能论视角分析了金融发展对创新活动的作用机制,即通过动员储蓄、资源配置、信息生产、分散风险和激励监督等功能缓解创新活动的融资约束问题并促进创新。进一步的,本文将金融歧视纳入到熊彼特创新框架中,建立了金融歧视下的技术模仿和自主创新模型,分别讨论了金融发展对技术模仿、自主创新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对两阶段技术进步模型进行了拓展,分析了金融发展对由技术模仿向自主创新的创新转换过程中的作用。在实证部分,我们观察到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在创新活动以及信贷境遇的显著差异,利用2000-2010年中国省级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对技术模仿、自主创新、金融歧视、所有制结构等变量进行了实证检验。我们的结论是: 第一,理论模型的结果表明,金融发展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分散风险等途径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了技术模仿和自主创新的投入,从而提高了创新的成功概率。偏向性的金融歧视政策缓解了受保护企业的技术模仿融资约束;改变了受保护企业自主创新的套利条件,降低了其自主创新的动机和产出;不利于经济体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影响经济体的长期均衡。 第二,金融发展状况对中国各地区工业部门的技术模仿型创新有着显著的影响。我们发现,国有经济比重越高的地区,越倾向于通过技术模仿的方式促进技术创新。我们把金融歧视因素从国有经济比重因素中分离出来,结果显示,金融歧视引致的低成本资金强化了国有企业的技术引进倾向。 第三,金融发展状况对中国各地区的自主创新产出有显著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国有经济比重高的地区创新产出较低;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本文发现金融歧视对地区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拖累地区创新产出的真正原因并非国有经济比重本身,而是金融歧视所导致的“诱致效应”。 第四,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当经济体逐渐接近技术前沿时,技术模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逐渐减小,而自主创新对经济的增长的贡献逐渐增加。加快金融发展,减少金融压抑,调整金融资源配置等政策,有助于降低国有企业技术引进依赖,加快自主创新,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