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耗竭能源资源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资源和重要原料资源,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科学地开发可耗竭能源资源对于保障我国能源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能源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38年来,我国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可耗竭能源资源的跨期开发问题,从而导致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问题。为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我国可耗竭能源资源跨期最优开发路径及相关政策这一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已有相关研究多侧重于单一因素下资源最优开发路径建模这一缺陷,从多个影响因素视角出发,深入研究了可耗竭能源资源跨期最优开发路径及相关保障政策。主要的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构建了基于国内市场的可耗竭能源资源跨期最优开发模型在筛选并描述影响可耗竭能源资源开发的因素,并分析其不确定性变动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内生经济增长和最优控制理论构建了综合考虑储量、技术、资源替代、价格、开发成本、市场结构、利率、税费等影响因素下的国内市场可耗竭能源资源跨期最优开发模型。该模型从能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增长耦合的视角解析出可耗竭能源资源跨期最优开发路径。具体为:从长期看,在一定条件下,最优开采量是逐渐递减的,技术是影响开采量变化的关键因素;最优开采量增长率的变化与勘探和开采技术跨期影响参数、勘探和开采技术进步对成本的影响程度、最终产品生产部门规模报酬等相关;考虑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变动后,最优开采量也是逐渐递减,但下降过程中存在波动。(2)构建了基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可耗竭能源资源跨期最优开发模型在(1)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汇率、进出口量等国际市场影响因素,进一步扩展了仅考虑国内市场的可耗竭能源资源跨期最优开发模型,形成国内和国际市场下的跨期最优开发模型。该模型所得可耗竭能源资源最优开采量及开采量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与仅考虑国内市场下模型所得的相同,区别在于:考虑国际市场后,如果国内可耗竭能源资源价格由国际市场决定时,价格增长率主要由用外币表示的可耗竭能源资源进口价格和汇率决定,最优开采量受进口价格、利率、汇率等因素影响;当最终产品生产部门规模报酬变化时,最优开采量增长率比仅考虑国内市场下模型所得的增长率大;可耗竭能源资源净进口增长率与国内可耗竭能源资源开采量增长率相同。(3)构建了环境约束下的可耗竭能源资源跨期最优开发模型运用最优控制理论及方法,将环境因素充分体现在效用函数及约束条件中,构建了环境约束下可耗竭能源资源跨期最优开发模型,解析出环境约束下可耗竭能源资源最优开发路径。具体为:当环境自我修复系数小于贴现率时,矿山弃采时间提前;可耗竭能源资源最优开采量也逐渐递减,与(1)和(2)所得最优开采量变化趋势相同;最优开采量受可耗竭能源资源开采对环境的破坏程度、环境自我修复能力、环境治理措施实际执行效果等因素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相较于政府通过制定政策、规范和采取激励措施来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而言,政府采取直接治理环境的效果是最好的;也表明从居民消费拉动经济来看,经济增长与治理环境并不相悖,而是相辅相成的。(4)构建了保障可耗竭能源资源跨期最优开发路径实现的政策模型为保障可耗竭能源资源跨期最优开发路径得以实现,以我国煤炭行业为例,构建了我国煤炭市场退出、矿业权转让和税费调节、监管政策的演化博弈模型,以研究我国煤炭落后产能退出、矿业权转让和税费调节、监管政策。得出相应政策具体方案为:针对可退可不退的矿井,实行退出政策,关键要促进煤炭企业(上市公司)推行下岗员工持股计划、促进社会资本投入、对退出企业增加奖励;针对需要整合的矿井,实行矿业权转让和税费调节政策,可降低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也要提高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下达政策的执行力度,准确把握中央政府的政策涵义;针对是否超产的生产矿井,实行监管政策,关键要强化监督检查执行力,采取多样化手段监管,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本文的研究成果弥补了可耗竭资源跨期最优配置理论的不足,完善和优化了我国可耗竭资源开发利用政策,对我国相关部门进行能源资源配置、调整能源供给结构、实现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