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易切削不锈钢切削性能与微观组织的关联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2008zxff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已经是世界制笔业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但并不是制笔强国。在我国生产的各类笔中,圆珠笔的产量最大,但大多数为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与国外的差距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圆珠笔头用易切削不锈钢的质量不如国外同类材料。目前,高端圆珠笔头用易切削不锈钢主要依靠进口,虽然国产材料已经投入使用,但其切削性能以及稳定性都不够优秀,例如在加工过程中,会出现断刀以及笔头有裂纹等不良现象。因此,研究中国产圆珠笔头用易切削不锈钢与国外同类材料之间的差异,并改良其生产工艺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本文将在切削加工过程中表现正常批次、出现断刀现象批次、出现裂纹现象批次的中国产圆珠笔头用易切削不锈钢以及日本产SF20T圆珠笔头用易切削不锈钢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各材料中的易切削相、易切削元素等微观结构进行系统的表征,特别是利用透射电镜对微纳米级夹杂物进行组织结构观测分析,总结特征;对各材料的力学性能、切削性能进行试验;建立易切削不锈钢切削性能与微观组织的关联性。本文以理论为指导,通过对4种圆珠笔头用易切削不锈钢进行一系列试验以及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总结,得到如下结论:(1)易切削不锈钢中主要的易切削相为MnS相,一般认为,MnS夹杂物形状为圆形或纺锤型,且数量较多,尺寸较大,分布均匀时,最有利于切削。在4种材料中,日本产SF20T易切削不锈钢中MnS夹杂物形态特征最好,中国产正常批次次之。断刀批次中MnS夹杂物尺寸小、数量少,导致其切削性能差。裂纹批次中MnS夹杂物尺寸小,但数量过多,分布过密,导致材料质地过脆。(2)日本产SF20T易切削不锈钢中微纳米级的硬质化合物位于易切削相的内部,避免与刀具直接接触。中国产易切削不锈钢中同级别硬质化合物则位于易切削相的边缘,直接接触刀具并对刀具造成磨损。(3)在微纳米级夹杂物中,断刀批次中Pb单质尺寸小,而能够提升基体硬度的碳化物的尺寸相对过大,导致断刀批次基体硬度过大,对刀具磨损大。裂纹批次中Pb单质尺寸大,而碳化物的尺寸过小,导致基体硬度低,材料容易出现裂纹。(4)在力学性能以及切削加工试验中,日本产SF20T在表面粗糙度、刀具磨损量方面的表现优于中国产易切削不锈钢。而在断屑性能上,中国产易切削不锈钢正常批次优于日本产SF20T。本文在利用扫描电镜研究材料的微观组织基础上,运用高分辨透射电镜着重关注微纳米级夹杂物对易切削不锈钢切削性能的影响,全面深入地研究其切削性能与微观组织的关联性。这种对微纳米级夹杂物的关注是研究易切削不锈钢性能的趋势,未来需要有更多对微纳米级夹杂物的研究来建立和完善易切削不锈钢切削性能与微观组织的关联性体系。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脑出血的患者行钻孔引流术后效果。方法:选择脑出血钻孔引流术的患108例,以日常生活能力分级判断患者蓣后情况。结果:脑出血患者行钻孔置管引流术是有效的,大部分患者病
<正>结构性因素与周期性因素均在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的改善上发挥了作用。可持续的国际收支平衡机制建立在即。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终于打破多年来的"双顺差",形成了"经常项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近年来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痊愈21例,显著好转5例,好转7例
综述了铁促进黄铜矿浸出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状况,指出铁是一种有效的助浸剂,其作用效果与氧化还原电位、铁离子浓度、pH以及介质类型等因素有关。
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挤压铸造ADC12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车门内板挤压铸造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不同浇注温度和模具温度下充型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并据此设计了两组不
新型农村保险制度根据农民收入水平的差异性将缴费水平设计为5个档次,农民可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和未来养老消费预期选择相应的缴费档次。辽宁省彰武县400户农户新农保调查显示,该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学业成就目标是个体学习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它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以及学业成绩。近20年来,对学业成就目标的研究开始兴起,关注学生学习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对港工混凝土及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开展了港工自密实耐久混凝土配合比系列优化试验,以及港工自密实混凝土自养护抗裂性能试验。明确了适合于港工条件自密
通过实验室水槽实验,研究了感潮河段疏浚时机械作用对污染底泥释放污染物的影响,并与底泥污染物静态释放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底泥表面被破坏并产生再悬浮时,底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