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影响分析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d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社会,环境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各种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以预防为目的的一项有效的法律措施,公众参与则一直是它的核心,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存在着很大不足。本文即选取环境影响评价问题中的公众参与问题,通过对其中的基本概念和公众参与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关系的分析,以及对国内外相关问题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一些改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方向。 论文主体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通过多学科的比较、中外比较等分析方法,界定了文章的三个核心概念——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特别对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的概念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并回顾了公众参与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历史发展,旨在强调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乃至环境保护的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分析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主体地位的表现方式——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本身性质、公共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理论基础看,公众都应该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要主体,这是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在问题。二是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伦理问题——环境伦理促成了公众参与制度,融合在公众参与制度中,同时公众参与制度也可以不断的发展环境伦理,这是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深层的、潜在的问题。三是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民主决策的关系的问题——民主要求公众的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可以促进民主的发展,这是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外在联系的问题。 第三部分首先介绍了美国、日本、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运行机制,其中主要以美国的情况为主,为我国发展自己的公众参与机制提供了借鉴的依据。之后通过介绍、分析与具体的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了我国的公众参与状况以及存在不足之处。最后结合实际,指出了在我国要想做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工作应该坚持的发展方向,即完善法制和环境教育。
其他文献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森林资源进行大比例尺动态监测可以有效提高林业部门对森林资源管理的时效性。以福州市平潭岛为研究区域,利用高分辨率的WorldView-2遥感影像,结合大
阿毘达摩论事(Kathāvatthu)是南传上座部的辩论书,出自佛灭后200-300年间阿育王(Asoka)时期的部派佛教。在七部论中排第五,其论在第三结集时由目犍连子帝须长老(Moggaliputta Ti
本文以现存于《大正藏》及《卍续藏》中的吉藏解经文献为基础,试图通过文本分析阐明吉藏解经之特色与方法。解经之学,是汉传佛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源远流长,从现存的资料来看,自
梯田旱地全覆膜双垄沟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抗旱产粮栽培模式,适宜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梯田推广种植。1选地、整地1.1选地在本区域海拔1400~2200m之间选择向阳、较宽
本文是一篇关于《庄子》文本本身的论文,旨在以“主体间性”作为理论背景和考察问题的视角,就其思想中对于个体存在的关注以及对于不同个体存在之间关系的关注这样两个不同的
通过数理统计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对北满特钢19个标准条件20CrMnTiH钢的化学成份与淬透性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制成概率表,实现了对该钢种现场操作的动态控制.
党的十七大以来,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关系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公民道德是调节社会成员之间伦理关系和行为的准则,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当前
玄学的产生是中国哲学思维进程中的一大转折,由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的演变具有思维逻辑发展的内在必然性.该文就这一思潮转变过程大致做一分析.该文试图说明魏晋玄学是在对汉
无论是人还是社会,都必须求发展。本文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为依据,遵从事物发展的有序性、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论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文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