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检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肌腱附着端病的可行性;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肌腱附着端的弹性特征变化。 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5例(男31例,女4例)及健康志愿者35例(男33例,女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符合1984年修订的强直性脊柱炎纽约分类标准。记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首先,对受检者的双侧股四头肌腱髌骨附着端、髌韧带髌骨附着端、髌韧带胫骨附着端、跟腱跟骨附着端及足底筋膜跟骨附着端进行常规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肌腱附着端厚度,并观察肌腱附着端深部滑囊有无积液及积液深度、有无肌腱附着端内钙化、有无肌腱附着处骨皮质改变(骨皮质不平整、骨侵蚀、骨赘)、肌腱附着端内有无异常血流信号,继而,对受检者的双侧股四头肌腱髌骨附着端、髌韧带髌骨附着端、髌韧带胫骨附着端及跟腱跟骨附着端进行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检查,测量剪切波速度,每个部位重复测量并成功得到5次剪切波速度,取中位数,测量时探头声束应垂直于肌腱,不加压、不移动。所有受检肌腱附着端部位均经纵切检查和横切检查。 结果: 1.病例组的肌腱附着端病的例数及平均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1、0.003);病例组各个肌腱附着端病的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19、0.000、0.000、0.001和0.015)。病例组各个肌腱附着端病的发病率各不相同:髌韧带胫骨附着端病发病率最高,股四头肌腱髌骨附着端次之,足底筋膜跟骨附着端病的发病率最低;且各个肌腱附着端的异常声像图表现也有明显差异,肌腱附着端增厚的发生率最高,深部滑囊炎次之,肌腱附着处骨皮质改变、肌腱附着端内钙化、肌腱附着端内异常血流信号的发生率则相对较低。 2.纵切检查时,病例组的所有肌腱附着端的剪切波速度均低于对照组相应受检部位的剪切波速度,除于左侧股四头肌腱髌骨附着端、左侧髌韧带髌骨附着端和右侧髌韧带髌骨附着端,两者的剪切波速度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0、0.018和0.015),于其余肌腱附着端,两者的剪切波速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横切检查时,病例组的所有肌腱附着端的剪切波速度与对照组相应受检部位的剪切波速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病例组、对照组的纵切扫查与横切扫查时剪切波速度比较,所有受检肌腱附着端纵切扫查时的剪切波速度均明显大于相应受检部位横切扫查时的剪切波速度(P=0.000)。 4.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程<5年组、5-10年组、≥10年组等3个病程组的所有受检肌腱附着端纵切扫查及横切扫查时的剪切波速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病例组的肌腱附着端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个肌腱附着端病的发病率各不相同,且各个肌腱附着端的异常声像图表现也有明显差异。 2.声脉冲辐射力成像可能是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肌腱附着端病的弹性特征的可行方法,可作为常规超声的一项有利的补充方法。另外,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有望应用到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及肌腱运动损伤性疾病的评估。但将声脉冲辐射力成像作为评估外周肌腱附着端的方法时,推荐采用纵切面扫查作为标准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