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认知视角下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分析与设计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Mag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规划设计的千篇一律,以及不加思考的盲目模仿照搬,导致历史古城出现了大量相似的街巷与建筑,古城原有的传统风貌特色正在不断弱化,文脉的传承出现断裂。长汀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二十多年来在全面保护古城格局,切实保护历史文化的战略方针指导下,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却忽视了对古城城市环境的改善以及古城居民对现代化生活的需求,也没有认识到城市文化旅游发展的转变趋势。随着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深入,保护不再是唯一重点,保护、利用与发展并举的全面的名城保护观已经得到普遍共识。因此,延续历史城市文脉,重塑场所精神,创造出体现城市特色风貌,建立古城人与空间环境的良好互动关系,是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落到实处的必然途径。本文从空间认知视角,引入城市意象与空间句法理论,以人的行为和认知为切入点,进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研究。论文主要在意象调查的基础上,把控长汀历史城区城市意象的元素构成,并充分了解公众对长汀古城特色的空间认知情况;进而在空间句法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判断各空间组成要素的可理解性,对长汀历史城区进行客观的人流空间认知,主观与客观两者相结合,全面系统地认知和解读空间特征。在认知空间的基础上,本文综合归纳了基于意象调查的现状意象要素和基于句法分析的未来潜在意象要素,提出了意象空间设计的原则和理念。宏观层面,在明确城市总体特色的前提下,以宏观形象要素“山、水、城”为指导营造城市总体山水形象;中微观层面,从城市意象五要素的角度,结合现代城市设计手法,在强调道路的可达性、开发节点的战略性和场所性功能、突出标志物的文化特色、发挥边界的积极意义、明确区域的主题连续性的指引下,制定相应的设计手法,实现意象的重塑和历史文脉的传承。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面积大小、颜色及中医主要兼证的改变,来评定腹针结合面部刮痧治疗脾虚湿蕴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一种为患者所接受的、安全、副作用少的方法。方法:本次研究将入组的脾虚湿蕴型黄褐斑患者共70例,被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腹针配合面部刮痧疗法,1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2个月。对照组采用腹针配合外用氢醌乳膏治疗,腹针治疗同治疗组
高州市第四中学始建于1968年,是高州市四大名校之一。学校1998年被评为茂名市一级学校,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10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等差数列{%}中a1=1,a5=7,则a9=( )A.13 B.15 C.6 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