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对中英中有关“学习”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旨在探寻它们的经验基础,分析他们的内部映射和相应的隐喻表达式,从而使读者了解这些概念隐喻对学习这一概念的构建作用。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语料收集,本文发现中英中均存在用其他概念(源域)构建学习(目标域)的概念隐喻。在这些概念隐喻系统中,有把源域的实体映射到目标域的实体上的实体对应,也有把源域的关系映射到目标域的关系上的关系对应。这些实体对应和关系对应最终体现在语言上是隐喻表达式。比如“攀登上那自学成才的顶峰”把“完成学习目标”比作“达到旅行终点”,实际上是概念隐喻“学习是旅行”中一个关系对应的相应隐喻表达式。“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others to be swallowed,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一些书可以浅尝辄止;一些书可以狼吞虎咽;而有些书则需要细嚼慢咽,好好消化)”把“书”比作“食物”,是概念隐喻“学习是吃饭”中一个实体对应的相应隐喻表达式。概念隐喻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思维之中,但是人们很少直接使用概念隐喻。人们日常交流中使用的是概念隐喻系统中的隐喻表达式。首先,本文对收集的相关隐喻表达式进行分类,把他们归为不同的概念隐喻。每个概念隐喻都是一个独立的概念系统,因此,本文将逐个分析这些概念隐喻。首先,通过分析它们的经验基础,本文将对为什么这些源域会被选择去构建学习概念这一问题作出回答。其次,本文对这些概念隐喻的跨域映射和相应隐喻表达式的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概念隐喻对学习概念的构建作用。经验影响着映射,相同的中英概念隐喻基于他们相同的经验,但是经验也因地理环境、文化历史背景等的不同而不同。这些不同的经验会对概念隐喻的内部映射产生一定影响,最终导致不同中英隐喻表达式的出现。因此本文还关注中英有关“学习”概念隐喻中不同的隐喻表达式,并对这些相同或不同隐喻表达式的原因进行分析。不同概念隐喻着重强调学习的不同方面,这些着重强调的方面也会被指出。本文将中英中有关“学习”的概念隐喻分为三大类:相同概念隐喻、半相同概念隐喻和只存在于中文或英文的概念隐喻。本文得到以下发现:“学习是吃饭”、“学习是竞跑”、“学习是接受”和“学习是聆听”是相同概念隐喻;“学习是旅行”和“学习是建造”是半相同概念隐喻;仅中文中存在“人类学习是植物生长”这一概念隐喻。其中,“学习是旅行”的经验基础是经验联系,“学习是建造”、“学习是竞跑”和“人类学习是植物生长”的经验基础是获得性结构相似。“学习是接受”和“学习是吃饭”的经验基础是基于基本隐喻的获得性结构相似。“学习是聆听”的经验基础处于这样一种情况:源域是目标域的起源。通过研究,本文意在使读者对中英有关“学习”的概念隐喻有全面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快更准确地掌握相应的隐喻表达式。本文也旨在给把英语作为外语的中国学习者,以及把汉语作为外语的英国学习者提供些许帮助。此外,本文还能使读者对概念隐喻本身,包括它的经验基础、内部映射、隐喻表达式和作用有更好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