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ALA-光动力疗法在皮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qianwusa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皮肤创面愈合涉及多种组织和细胞之间动态且协调有序的相互作用。在这些过程中,创面再上皮化和创面收缩是决定愈合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pSCs)是皮肤特异性干细胞,更新能力极强,是维持皮肤自我更新、参与损伤修复的关键细胞。在正常生理条件下,EpSCs锚定于干细胞巢等细胞微环境中,通过自我更新及分化来维持皮肤的新陈代谢。当创伤发生后,皮肤残存的EpSCs被激活并产生大量的快速扩增细胞,并通过迁移来完成再上皮化过程。因此,EpSCs生物学效应的发挥在创面再上皮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皮肤损伤发生后即刻,局部TGF-β1及PDGF水平明显升高,刺激周围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向创面聚集。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和细胞外基质,在创面部位形成肉芽组织,为后续修复提供物质基础和营养保障。同时,在创面微环境的作用下,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收缩和分泌功能更强的肌成纤维细胞,通过自身收缩力带动创面组织的位移,缩小创面区域。不同于高剂量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产生的杀伤效应,低剂量的PDT可产生可控的少量ROS,作为第二信使分子广泛影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细胞生物学效应的调控。因此,我们计划以创面再上皮化和创面收缩为着眼点,探索光动力治疗在皮肤创面愈合中的运用,为皮肤创面修复寻找新的、经济高效的治疗手段。第一部分:低剂量ALA-PDT对创面修复的影响研究目的:探究低剂量ALA-PDT对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研究方法:1、低剂量ALA-PDT在皮肤创面及周围组织中产生ROS。构建小鼠背部皮肤全层缺损创面模型,用3%ALA孵育后观察PpⅨ富集情况。ALA-PDT后,通过活体成像系统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创面组织中ROS荧光探针的信号。2、低剂量ALA-PDT对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构建小鼠创面模型,观察并比较ALA-PDT处理后创面愈合情况。结果:1、低剂量ALA-PDT在皮肤创面及周围组织中产生ROS。ALA孵育之后,小鼠背部皮肤出现特有的砖红色荧光,且范围与敷药范围一致。ALA-PDT后,仅在PDT组小鼠创面及周围组织中观察到ROS的荧光信号。2、低剂量ALA-PDT促进皮肤创面的愈合。构建创面模型后第1天、第5天各进行一次ALA-PDT后,在观察的时间点内PDT组小鼠创面愈合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结论:1、低剂量ALA-PDT能够在小鼠皮肤创面及创面周围组织中产生ROS,且显著促进皮肤创面愈合速度。第二部分:低剂量ALA-PDT在创面再上皮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研究低剂量ALA-PDT对EpS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以及在皮肤创面再上皮化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低剂量ALA-PDT对小鼠EpS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分离并培养小鼠EpSCs,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Ki-67阳性细胞比例。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的方法来观察ALA-PDT对EpSCs凋亡的影响。2、低剂量ALA-PDT对小鼠EpSCs分化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49f-CD71)和胞内标记(K15/K14/K10),来研究ALA-PDT对EpSCs分化的影响。3、低剂量ALA-PDT对小鼠EpSCs迁移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来观察。4、低剂量ALA-PDT对创面再上皮化的影响。构建小鼠创面模型,通过HE染色比较创面新生上皮的长度及上皮尖端之间的距离。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比较创缘表皮细胞中Brd U的富集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创缘表皮PCNA、IGF-1的表达情况。5、低剂量ALA-PDT对小鼠皮肤创面EpSCs分化的影响。分离创面周围的表皮细胞制作单细胞悬液,使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49f-CD71)和胞内标记(K15/K14/K10)。结果:1、低剂量ALA-PDT对小鼠EpS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处理24h后,体外培养小鼠EpSCs Ki67阳性的比例高达85.33%,显著高于另外三个组(P<0.01)。细胞凋亡实验显示,处理后12h四个组凋亡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2、低剂量ALA-PDT促进小鼠EpSCs分化。细胞表面标记染色结果显示,低剂量ALA-PDT处理后CD49f+-CD71+细胞比例较另外三个组显著增加(P<0.05);细胞内标记染色显示,处理后K14阳性的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K10和K15的表达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3、低剂量ALA-PDT促进小鼠EpSCs迁移。细胞划痕实验显示,细胞处理后24h和48h,PDT组迁移率显著高于另外三个组,分别为16.86%(P<0.05)和61.40%(P<0.01)。4、低剂量ALA-PDT促进创面再上皮化。HE染色结果显示,处理后第5天,PDT组新生上皮平均长度为563.34μm,显著长于另外三组(P<0.05)。在后续时间点也观察到,PDT组小鼠创面新生上皮形成加快,创面闭合更早。低剂量ALA-PDT显著增加创缘表皮中Brd U、PCNA阳性细胞比例(P<0.01)和IGF-1的表达(P<0.01)。5、低剂量ALA-PDT促进小鼠皮肤创面EpSCs的分化。分析创面周围的表皮细胞发现,低剂量ALA-PDT显著提高了CD49f+-CD71+表型细胞的比例(PDT组27.98%vs.Control组13.32%,P<0.01;PDT组vs.Irradiation组14.05%,P<0.01;PDT组vs.ALA组17.58%,P<0.05);胞内染色结果也显示ALA-PDT显著提高了K14+细胞的比例(P<0.01)。结论:1、低剂量ALA-PDT促进小鼠体外培养EpSCs的增殖和分化,而不会对细胞产生明显的杀伤。2、低剂量ALA-PDT促进小鼠EpSCs的迁移。3、低剂量ALA-PDT促进小鼠创面的再上皮化,加速皮肤创面的闭合。4、低剂量ALA-PDT促进小鼠皮肤创面周围组织EpSCs的增殖和分化。第三部分:低剂量ALA-PDT在创面收缩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探索低剂量ALA-PDT对小鼠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的调控,以及对创面收缩的影响。研究方法:1、低剂量ALA-PDT对小鼠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影响。检测处理后肌成纤维细胞标志α-SMA在蛋白水平和m RNA水平的变化。利用凝胶收缩实验观察低剂量ALA-PDT处理后小鼠成纤维细胞的收缩能力变化。PDT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将通过划痕实验来检测。利用Western blot和ELISA分别检测低剂量ALA-PDT后小鼠成纤维细胞I、Ⅲ型胶原的表达和分泌情况。2、低剂量ALA-PDT通过PI3K/AKT/mTOR通路调控小鼠成纤维细胞的转化。利用Western blot检测低剂量ALA-PDT后15min、30min、1h、2h小鼠成纤维细胞PI3K、AKT、mTOR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3、低剂量ALA-PDT对小鼠皮肤创面收缩的影响及机制。构建小鼠创面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并比较ALA-PDT处理后创面真皮层之间的距离及肉芽组织的变化情况。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创面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情况。4、低剂量ALA-PDT促进小鼠皮肤创面胶原重塑。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比较不同愈合阶段真皮组织中α-SMA及Vimentin的表达变化。利用Masson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创面愈合后组织胶原的分布情况。结果:1、低剂量ALA-PDT促进小鼠成纤维细胞的转化。处理后24h,细胞内α-SMA荧光信号明显增强。α-SMA蛋白和m RNA水平分别升高1.72倍(P<0.001)和1.61倍(P<0.001)。处理后12h和24h,对照组的迁移率分别为29.91%和76.21%,均显著低于另外三个组(P<0.0001)。凝胶收缩实验示,PDT组凝胶剩余面积在第4天为34.27%,而Control组在第5天仍未观察到明显的收缩(P<0.0001)。ALA-PDT处理后24h,细胞内?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分别升高2.80倍(P<0.001)和3.17倍(P<0.0001)。ELISA结果显示,处理后的细胞培养上清中,?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水平分别升高4.86倍(P<0.0001)和1.26倍(P<0.01)。2、低剂量ALA-PDT通过PI3K/AKT/mTOR通路调控小鼠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处理后15min,细胞内p-PI3K/PI3K、p-AKT/AKT迅速升高,而下游的p-mTOR/mTOR则在1h时升高。3、低剂量ALA-PDT通过调控TGF-β1的表达促进创面收缩。HE染色结果显示,ALA-PDT显著缩短创面真皮层间的平均距离(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DT组在第3天时组织中TGF-β1的表达量即显著升高,到第5天时即达峰值。免疫组化染色也显示出类似的变化趋势。4、低剂量ALA-PDT促进小鼠皮肤创面胶原重塑。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处理后的第5天,PDT组的真皮组织中α-SMA及Vimentin的表达均明显高于Control组;第9天时,PDT组两者的表达均明显下降,低于Control组。Masson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显示,ALA-PDT后创面胶原纤维的排列紧密规则,且主要为?型胶原。结论:1、低剂量ALA-PDT促进小鼠成纤维细胞的转化,并增强其分泌功能。2、低剂量ALA-PDT促进小鼠成纤维细胞的迁移。3、低剂量ALA-PDT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来调控小鼠成纤维细胞生物学功能。4、低剂量ALA-PDT促进小鼠创面收缩,加速皮肤创面的闭合,缩短愈合时间。5、低剂量ALA-PDT通过调控TGF-β1的表达,加速愈合晚期肉芽组织吸收,促进创面修复后组织的重塑,加速创面愈合进程。
其他文献
逆变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会随着自身的输出电平数的增加而快速降低,因为电平数的增加意味着逆变器所使用的开关管、二极管、无源器件的数量成倍增加。此外,多数情况下逆变器所在的设备或系统不允许立刻或者短时切断电力,而增加备用逆变器、电源或者系统会极大增加成本。故而,对多电平逆变器进行实时监测并且在发生故障时快速定位故障点,进而为容错运行提供先决条件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针对三相T型三电平逆变器单
学位
<正>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食物供给多元化,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才更牢。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湛江市考察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大食物观,反映了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的现实,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开辟了新的战略路径。
期刊
目前,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驱动系统普遍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技术。而其中最常用的空间矢量调制技术是以固定开关周期形式控制功率器件的通断状态,导致开关频率段(含2~3倍频)处高频离散谐波成分含量高,并引起电磁干扰与电磁噪声等问题。故而,本文着重以三相六开关逆变器拓扑结构的永磁同
学位
直线电机伺服系统的抗干扰研究和高精准跟踪研究对于提高我国伺服系统的工业水平、实现精密化机床的生产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满足现代工业的高标准要求,直线电机伺服系统需要具备平稳运行和精准定位的综合输出能力。因此,本文以实现系统抗干扰性能和稳态误差性能的兼顾为目标,开展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高性能控制研究。首先,从电机运动方程出发,分析了系统抗扰动控制的必要性,设计了常规二阶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进一步
学位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给电力系统带来了清洁高效的电能,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分布式能源具有间歇性,会给频率调整带来较大困难。频率稳定是电能质量良好的重要体现,电力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离不开频率的平稳。用户侧的需求响应通过调整用户的用电量来参与频率调整,能够使电力系统更加灵活、快速的实现电能供需平衡。在分布式能源发电规模化并网、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受到巨大挑战的背景下,基于需求响应的含分布式能源
学位
XY直线电机平台在轮廓运动控制等高精度定位的工业场景中应用广泛。由于直线电机对摩擦等非线性扰动敏感,系统的抗扰动性能仍有提升的空间,对XY直线电机平台的轮廓运动控制器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本文以轮廓误差为直接控制目标,围绕基于双通道交叉耦合自抗扰的轮廓运动控制方法,研究具备扰动抑制能力和强协调能力的轮廓运动控制器。首先,基于交流电机统一理论,建立单轴直线电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分析扰动作用
学位
我国的配网系统,消耗在变压器上的功率占线路总损耗的30%至60%,而变压器损耗中的50%至80%为其空载运行时的损耗,因此,增加节能型变压器的比重,可以有效地提高配网系统的运行效率。非晶合金变压器最大的优势就是其空载损耗低,主要原因有两个:1.非晶带材厚度约为硅钢片的十分之一,单片非晶合金厚度约为0.02mm~0.03mm,所以非晶铁芯的涡流损耗更小。2.与硅钢材料相比,非晶合金材料饱和磁密低,磁
学位
当今,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人们对按摩的需求与日俱增,由于按摩领域的专业按摩师存在巨大缺口,因此,开发一款智能的按摩机器人来代替按摩师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本文基于中医按摩理论设计了一款按摩机器人,并从运动学、动力学、轨迹规划、远程控制系统等方面开展理论与仿真实验研究,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本文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对常用的几种中医按摩手法进行生物力学特征分析,并将这些特征以量化参数的形式来表达,
学位
本文主要简述了BODIPY/aza-BODIPY荧光染料的设计合成方法以及在光动力疗法和光热疗法方面的应用,还合成了含-NMe2基团的非对称aza-BODIPYs染料和带有-CH2-X-(X=CH2,O,S)链的亚稠环扭曲的无卤素aza-BODIPYs染料及其性能研究。本文第二章通过4’-二甲氨基苯乙酮成功制备了一系列带有二甲氨基的非对称aza-BODIPYs。X射线晶体学分析证实了CF3-BDP
学位
随着法治政府的建设,公众参与的原则深入到环境保护、城乡规划等各个领域,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层出不求,可以说是一个令人可喜的进步。但是,公众参与制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不仅公众参与的规范目标难以完成,参与对象的结构、代表性也有诸多不足之处,最后使得公众参与成为政府乃至其职能部门获致表面上的合法性的“走过场”制度,公众参与制度有被架空之虞。目前学界对公众参与制度的关注多侧重于“参与”,然而,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