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锻炼对抑郁症CUS模型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和神经炎症作用的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se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跑步锻炼对抑郁症CUS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炎症的作用目的: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跑步锻炼已经被证明能够改善抑郁症状,但其抗抑郁作用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海马神经炎症失调在抑郁症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跑步锻炼对抑郁症CUS模型大鼠行为学和海马神经炎症的作用。方法:选取6~8周龄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在适应性饲养、糖水偏好基线测试后,筛选出糖水偏好正常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 group,n=19)和CUS干预组(CUS intervention group,n=100)。给予CUS干预组大鼠5周的CUS干预,运用糖水偏好试验评估大鼠的抑郁样行为,筛选出成模大鼠33只,即CUS组。然后将CUS组大鼠随机分为CUS+标准组(CUS+STD group,n=16)和CUS+跑步锻炼组(CUS+RN group,n=17),对CUS+RN组大鼠进行连续6周的跑步锻炼干预。于每周固定时间称量大鼠的体质量,跑步锻炼干预结束后分别运用糖水偏好试验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来检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和焦虑样行为,并分别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和ELISA技术检测海马组织内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结果:1.体质量:在CUS干预之前,CUS组大鼠与Control组大鼠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US干预开始后,CUS组大鼠的体质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在跑步锻炼期间,CUS+STD组和CUS+RN组的大鼠的体质量均较Control组显著降低(P<0.01,P<0.01)。2.糖水偏好试验:在CUS干预前,CUS组和Control组大鼠糖水偏好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持续5周的应激干预后,CUS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百分比较Control组大鼠显著降低(P<0.01)。在经历6周的跑步锻炼干预后,CUS+RN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百分比较CUS+STD组显著升高(P<0.01)。3.高架十字迷宫试验:Control组、CUS+STD组和CUS+RN组大鼠的进臂总次数、开臂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闭臂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开臂进入次数百分比以及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等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实时定量PCR:CUS+STD组大鼠海马组织内炎症因子IL-1β和i NOS的mRNA表达水平较Control组显著升高(P<0.01,P<0.05)。此外,CUS+RN组大鼠海马组织中IL-1β的mRNA表达水平较CUS+STD组大鼠显著性降低(P<0.05)。三组大鼠海马组织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0.05)。5.ELISA:CUS+STD组大鼠海马组织IL-1β和IL-6的蛋白表达量较Control组显著升高(P<0.05,P<0.05)。而与CUS+STD组大鼠相比,CUS+RN组大鼠海马组织内IL-1β和IL-6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P<0.01)。此外,CUS+STD组大鼠海马组织的i NOS的蛋白表达量较Control组显著性增加(P<0.05),但三组大鼠海马组织内TNF-α的蛋白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跑步锻炼可以缓解抑郁症CUS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2.抑郁症CUS模型大鼠海马内炎症因子的水平升高,跑步锻炼则可抑制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内炎症因子的表达。第二部分 跑步锻炼对抑郁症CUS模型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的作用目的:跑步锻炼可以缓解抑郁症模型大鼠的抑郁样症状并抑制该模型大鼠海马内炎症因子的表达,但其涉及的细胞机制有待阐明。本研究主要探讨跑步锻炼对抑郁症CUS模型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总数量以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方法:从第一部分的大鼠中每组随机选取5只制备脑组织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与体视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组大鼠海马各亚区小胶质细胞的总数量进行精确定量研究,运用免疫荧光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评估各组大鼠海马各亚区活化小胶质细胞的密度及其占小胶质细胞的比例。结果:1.体视学:CUS+STD组大鼠海马CA1、CA2/3和DG区的Iba1+小胶质细胞数量较Control组大鼠显著升高(P<0.01,P<0.01,P<0.01)。而经过6周的跑步锻炼后,与CUS+STD组大鼠相比,CUS+RN组大鼠海马CA1、CA2/3和DG区的Iba1+小胶质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1,P<0.01,P<0.05)。2.免疫荧光染色:与Control组大鼠相比,CUS+STD组大鼠海马CA1、CA2/3和DG区中Iba1+/CD68+小胶质细胞的密度显著升高(P<0.01,P<0.01,P<0.01),Iba1+/CD68+小胶质细胞占Iba1+小胶质细胞的比例也显著升高(P<0.05,P<0.01,P<0.01)。而CUS+RN组大鼠海马DG区Iba1+/CD68+小胶质细胞的密度以及Iba1+/CD68+小胶质细胞占Iba1+小胶质细胞的比例均较CUS+STD组有所降低(P<0.01,P<0.01)。但与CUS+STD组相比,CUS+RN组大鼠海马CA1和CA2/3区Iba1+/CD68+小胶质细胞的密度以及Iba1+/CD68+小胶质细胞占Iba1+小胶质细胞的比例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结论:1.抑郁症CUS模型大鼠海马CA1、CA2/3和DG区小胶质细胞的总数量均显著增加,跑步锻炼对这些改变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2.抑郁症CUS模型大鼠海马CA1、CA2/3和DG区小胶质细胞活化均显著增强,跑步锻炼则可显著抑制该模型大鼠海马DG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3.跑步锻炼对抑郁症模型海马小胶质细胞的作用可能是其改善抑郁症状及抑制海马内炎症因子表达的重要机制。
其他文献
背景及目的:卵巢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流行病学特点是高复发率、高死亡率以及低存活率,上皮性卵巢癌(EOC)为最常见的卵巢癌类型,约占卵巢癌发病中的90%,其5年生存率仅为46%,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有29%,在上皮性卵巢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浆液性卵巢癌,约占EOC患者的52%。其中最常见和致死率最高的是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由于该病的早期阶段没有明显的症状,故约三分之二的患者
目的:本研究拟根据患者的术前临床病理资料和术中快速冰冻结果,建立精准的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LN-prRLN)转移风险的预测模型,将有助于实施个体化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符合研究条件的592例甲状腺癌患者。通过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探索LN-prR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开发并验证预测LN-prR
目的:探究一种新的临床友好型软件—Surgimap测量颈椎病患者重要颈椎矢状面序列参数的可行性与可重复性。材料和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本院脊柱外科有十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医师1名、脊柱外科研究生3名,4人分别采用Surgimap软件和传统人工方法测量脊柱外科从2017年6月到2018年12月的82名颈椎病患者颈椎侧位X片的颈椎参数,包括C2-7Cobb角、C2-7矢状面垂直轴距离(SVA)、颏额垂线角
目的在人关节软骨细胞(Human articular chongdrocytes,HC-a)中筛选SHOX基因(short stature homeobox-containing gene,SHOX)过表达和干扰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1.为了得到嘌呤霉素筛选感染慢病毒载体阳性细胞的浓度,在软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嘌呤霉素,继续培养,观察软骨细胞的存活情况。2.SHOX过表达慢病毒、含有shRN
目的:探讨有效电话随访是否能提高心房颤动患者服用华法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1月到2018年11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服用华法林的180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随访1年。其中研究组每月进行有效电话随访,对照组只是1年后进行1次电话随访。观察两组人群动脉系统栓塞和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最终15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研究组78例,对照组80例。
目的:探讨Nurr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方法:采用MCAO/R和OGD/R模型模拟脑I/R损伤;体内注射Nurr1过表达相关腺病毒和体外Nurr1质粒转染后,TTC染色实验、相关神经功能评分实验和CCK-8实验用来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和神经元细胞活性的变化;RT-q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
目的: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不平衡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导致高死亡率。白细胞介素-37(IL-37)在预估脓毒症患者死亡率方面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揭示IL-37作为一种潜在的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方法:检测114例成人脓毒症患者在ICU入院当天血清中IL-37水平,以及检测56例非脓毒症ICU患者及56例健康自愿者中血清IL-37水平。比较受试者28天生存状态和器官
膀胱癌为产生于膀胱壁的上皮和间质组织的恶性肿瘤,目前膀胱癌的治疗方式多样化,但诊疗效果却仍然不尽人意,尤其是治疗抵抗的发生也成为肿瘤治疗的一大障碍。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HMGB1)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核内蛋白普遍存在于各类型真核细胞中,参与调控细胞的基因转录,而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现其呈现过表达现象。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HMGB1与膀胱
背景:膀胱癌异质性强,患者通常呈现不同的分子亚型和预后。免疫治疗丰富了晚期患者的治疗选择,但其疗效在患者间存在差异,其原因可能是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研究表明长非编码RNA(lncRNA)可在多维度、多阶段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参与癌症免疫,具有一定的预后价值,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标志物潜在地预测患者预后及免疫治疗应答。目的:确立一种免疫相关lncRNA模型来预测膀胱癌患者的预后及免疫治疗疗效。方法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经部分半椎板手术入路和经典半椎板入路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经部分半椎板切除入路在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1月至2020年1月行部分半椎板入路切除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共55例作为研究组,与同期行经典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的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病人的肿瘤全切率、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切口感染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VAS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