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微囊泡对脓毒症肠屏障及肺血管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hai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脓毒症是临床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流行病学结果显示2020年全球感染脓毒症患者人数高达4890万人,死亡率高达25-30%,是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肠道机械屏障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是机体吸收营养和抵御外界刺激的重要屏障,脓毒症后肠屏障功能严重受损,可导致肠道内菌群和毒素移位入血,引发严重组织损伤,目前治疗手段有限。肺脏无时无刻都在发生血气交换,在脓毒症早期即会发生损伤,血管渗漏是肺损伤的典型病理生理过程,可导致组织水肿和器官功能障碍,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微囊泡(microvesicles,MV)是一种细胞分泌的天然膜性囊泡,携带大量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生物活性分子,可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的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微囊泡(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microvesicles,MMV)可携带大量干细胞来源的治疗性物质,如角质细胞生长因子、m RNA、mi R-292、mi R295等,在急性肾损伤、肾小球肾炎、白血病等多种疾病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MMV能否改善脓毒症后肠屏障及肺血管屏障功能,目前尚不清楚。脓毒症后,在多种损伤因素刺激下,肺血管内皮细胞也会分泌大量MV(endothelial microvesicles,EMV),前期研究发现EMV可携带mi R-23b引起肺血管渗漏,其具体调节机制不详。MV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调节,抑制EMV产生是否能减轻其损伤作用,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利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复制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6)损伤模型,研究了MMV对脓毒症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重点探讨了MMV递送mfn2、PGC-1α及功能性线粒体改善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及屏障功能的机制。同时,我们研究了MMV对脓毒症肺血管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重点探讨了MMV递送PKA及Wnt5a改善紧密连接及粘附连接的机制。最后,我们研究了阿米替林对脓毒症后EMV产生的抑制作用及对肺血管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研究内容:第一部分间充质干细胞微囊泡对脓毒症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1.间充质干细胞微囊泡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1)脓毒症后肠屏障功能变化利用大鼠脓毒症模型及IEC-6细胞损伤模型,研究大鼠脓毒症后不同时相点肠道屏障功能变化,及IEC-6增殖及屏障功能变化,明确脓毒症后肠屏障的损伤特征。(2)MMV对脓毒症后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MMV输注至脓毒症大鼠或与损伤IEC-6共孵育,研究MMV对大鼠肠屏障功能及对IEC-6屏障功能的作用,明确MMV对脓毒症后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2.间充质干细胞微囊泡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恢复肠上皮细胞功能(1)MMV对IEC-6线粒体的保护作用MMV与损伤IEC-6共孵育,研究MMV对IEC-6内线粒体形态及数量、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等功能的影响,明确MMV对线粒体的保护作用。(2)抑制氧化磷酸化对MMV保护作用的影响利用氧化磷酸化抑制剂2,4-二硝基苯酚与MMV共同处理IEC-6,研究抑制氧化磷酸化对MMV保护作用的影响,明确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在MMV保护肠上皮功能中的作用。3.间充质干细胞微囊泡改善线粒体动力平衡的机制(1)MMV递送mfn2促进IEC-6内线粒体融合利用mfn2过表达及干扰病毒处理MSC,收集mfn2过表达及低表达的修饰MMV,并与损伤IEC-6孵育,研究MMV内mfn2对IEC-6线粒体融合功能的影响。(2)MMV递送PGC-1α促进IEC-6内线粒体生成利用PGC-1α过表达及干扰病毒处理MSC,收集PGC-1α过表达及低表达的修饰MMV,并与损伤IEC-6孵育,研究MMV内PGC-1α对IEC-6线粒体生成功能的影响。(3)MMV递送功能性线粒体改善IEC-6内线粒体功能利用透射电镜及流式,观察MMV内线粒体含量及功能;利用线粒体红色荧光质粒,观察MMV内线粒体与IEC-6内线粒体融合过程,明确MMV递送线粒体对IEC-6内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第二部分间充质干细胞微囊泡对脓毒症肺血管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1.MMV对肺血管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MMV输注至脓毒症大鼠及与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共孵育,研究MMV对大鼠肺血管渗漏、肺损伤的保护作用。2.MMV蛋白组学分析利用蛋白质谱对MMV进行蛋白组学分析,使用KEGG及GO分析MMV内调节血管渗漏相关蛋白。3.MMV保护肺血管屏障功能的机制(1)MMV递送PKA保护肺血管屏障功能利用PKA激活剂、抑制剂及PKA-si RNA,研究MMV内PKA对VEC内VASP、ZO-1的作用,阐明MMV递送的PKA对肺血管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2)MMV递送Wnt5a保护肺血管屏障功能利用Wnt5a激活剂、抑制剂及Wnt5a-si RNA,研究MMV内Wnt5a对VEC内cdc42、VE-cadherin的作用,阐明MMV递送的Wnt5a对肺血管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第三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微囊泡在脓毒症肺血管屏障功能中的作用1.EMV递送mi R-23b在肺血管渗漏中的作用利用mi R-23b过表达及干扰质粒,研究EMV对肺血管渗漏的作用,阐明EMV对肺血管屏障功能的作用及机制。2.抑制EMV对肺血管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利用阿米替林处理VEC,检测EMV生成变化;收集相应EMV刺激大鼠及与VEC,观察经阿米替林处理的EMV对肺血管屏障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第一部分间充质干细胞微囊泡对脓毒症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1.间充质干细胞微囊泡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大鼠脓毒症后肠屏障功能严重受损,MMV输注可显著改善大鼠肠屏障功能,恢复肠上皮细胞增殖、屏障功能。2.间充质干细胞微囊泡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恢复肠上皮细胞增殖及屏障功能MMV可改善IEC-6内线粒体动力平衡,从而改善线粒体膜电位及氧化磷酸化。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会抑制MMV对IEC-6的保护作用,提示线粒体动力平衡及氧化磷酸化在MMV保护IEC-6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发现MMV可通过促进GOT1表达,恢复线粒体代谢中间产物天冬氨酸含量,提示天冬氨酸可能在MMV保护IEC-6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3.间充质干细胞微囊泡改善线粒体动力平衡的机制(1)MMV可携带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并递送至IEC-6,通过促进线粒体融合改善线粒体动力平衡,恢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从而改善IEC-6屏障及增殖功能。(2)MMV可携带线粒体生成蛋白PGC-1α并递送至IEC-6,通过促进线粒体生成改善线粒体动力平衡,恢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从而改善IEC-6屏障及增殖功能。(3)MMV内可携带具有呼吸功能的线粒体并递送至IEC-6,与IEC-6内线粒体融合,直接改善IEC-6内线粒体功能。MMV内PGC-1α可增加MMV内线粒体含量,促进IEC-6内线粒体功能恢复。第二部分间充质干细胞微囊泡对脓毒症肺血管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1.MMV对肺血管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MMV可改善大鼠肺血管渗漏及肺湿干重,减轻肺损伤,恢复VEC屏障功能;MMV还可改善大鼠动脉血气指标,提升大鼠存活率,延长存活时间。2.MMV蛋白组学分析使用KEGG及GO分析MMV内蛋白质谱结果,34种血管渗漏相关蛋白高表达,其中PKA与Wnt5a与血管渗漏调节密切相关,进一步发现MMV内可携带PKA及Wnt5a,可能对肺血管屏障功能的保护密切相关。3.MMV保护肺血管屏障功能的机制(1)MMV可递送PKA至VEC,通过促进VASP磷酸化从而招募ZO-1至细胞膜,恢复紧密连接功能,从而改善肺血管屏障功能。(2)MMV可递送Wnt5a至VEC,通过促进cdc42表达从而恢复VE-cadherin在细胞膜上的表达,恢复粘附连接功能,从而改善肺血管屏障功能。第三部分EMV在脓毒症肺血管屏障功能中的作用1.EMV递送mi R-23b在肺血管渗漏中的作用EMV可递送mi R-23b至VEC,通过与ZO-1 m RNA 3’UTR端结合从而抑制ZO-1表达,破坏紧密连接结构,导致肺血管屏障功能损伤。2.抑制EMV对肺血管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阿米替林可显著抑制EMV产生,从而减轻EMV导致的肺血管渗漏及肺损伤,实现对肺血管屏障功能的保护。结论:1.脓毒症后肠屏障功能严重受损,MMV可递送mfn2、PGC-1α及功能性的线粒体至肠上皮细胞,通过恢复线粒体动力平衡,改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及代谢,从而恢复肠上皮细胞屏障及增殖功能,实现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2.MMV可递送PKA及Wnt5a至血管内皮细胞,一方面通过PKA促进VASP磷酸化,促进ZO-1的募集从而改善紧密连接,另一方面通过Wnt5a促进cdc42生成,恢复VE-cadherin表达从而改善粘附连接,共同保护肺血管屏障功能。3.EMV可递送mi R-23b至血管内皮细胞,通过抑制ZO-1表达从而引起肺血管渗漏及肺损伤。阿米替林可减少EMV释放及其诱导的肺损伤,从而实现对肺血管屏障功能的保护。
其他文献
本艺术中心是北城中央公园居住区文化教育配套的一部分,项目占地9000m2,总建筑面积为3400m2,前期承载了项目展示中心的功能,后期则作为图书馆和儿童教育营地使用。在本项目中,我们试图在建筑与其外部空间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联,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场所体验,姑且将这种关联称为"多义性边界"。我们尝试为界定院落空间创造一种新的建筑形态时,最终在墙和廊之间找到了结合点:由短墙构成的廊,伴随不同的形态
期刊
研究背景: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血管阻塞仍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球囊血管成形术等传统手术已经得到了发展,但仍有许多患者需要接受血管移植手术,如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此外还有许多疾病治疗需要使用血管替代物进行移植,例如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分流术,创伤导致血管损伤患者的血管移植术等。目前自体移植物例如胸廓内动脉和隐静脉是冠脉搭桥的金标准移植物,但静脉在移植到需要承受高压的动脉部位时长期表现不够
研究背景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占颅脑损伤的2%—5%,常引起严重的视功能损害。TON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机制主要包括由外力导致的视神经的原发性损伤和由缺血及炎症等所致的继发性损伤两个方面。原发性损伤是不可逆的,其严重程度是由受伤瞬间的外力所决定,而继发性损伤则是原发性损伤后,在损伤区出现一系列氧化应激反应如视神经的水肿、炎症反应、局部缺血、过度激活的谷氨酸受体、脂质过氧化作用和钙
目的:伴随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也开始受到关注,且取得良好的效果,逐渐经成为癌症领域的主要疗法之一。癌症生物治疗有很多种,其中常用如过继性细胞治疗、免疫疫苗、免疫调节剂等,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CAR-T)疗法近年来开始应用于癌症治疗领域,且避免了传统细胞治疗的缺陷,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结合肿瘤表位的C
研究背景和目的: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白内障致盲被认为是本世纪最大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方法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手术。眼科医生不仅希望恢复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更希望他们的术后视觉质量达到最佳。目前常用的单焦点人工晶体无法实现变焦功能,最先进的人工晶体也只能通过光学衍射或折射的原理实现多个焦点成像,但本质上,这类人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探求在学校体育目标指引下,终身体育意识是否可以受到影响,学校体育目标与大学生终身体育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研究发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体育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仍然是培养在校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举措,学校体育目标的实施效果是实现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强有力基础。
研究背景和目的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CC)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我国是CC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CC的预防和治疗任务繁重。HPV疫苗和宫颈涂片筛查虽然能够有效的预防CC发生,但晚期CC预后通常很差。环状RNA(circRNAs)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包括在CC中。此外,由于具有高稳定性,特异性表达等特点,circRNAs
一、研究背景肝细胞性肝癌(HC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最致命肿瘤中致死率排名第二。在过去的几十年,针对肝癌已经有了众多治疗手段,如精准的肝段切除术,肝移植术,肝动脉栓塞化疗及肝癌射频消融术等,但是肝癌患者的预后仍然不令人满意,据统计,肝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低于20%。肝癌起病隐匿,肿瘤进展快,容易复发和肝内转移都是导致肝癌预后较差的可能原因。因此,探究肝癌进展,转移的分子学机制有利
随着运动健身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体育锻炼,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及不正确的运动姿势,肌腱损伤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常见的肌腱损伤包括肌腱病、肌腱撕裂/断裂伤等。肌腱损伤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轻度损伤且效果有限,手术治疗包括残端清理缝合、自体或异体腱移植替代等,取得了广泛的疗效。由于肌腱的特殊生物学性能及愈合机制,损伤肌腱的愈合结果通常为瘢痕组织形成。不同于肌腱的
溴隐亭是治疗垂体泌乳素瘤最常用的多巴胺激动剂(DA),可有效减少垂体泌乳素瘤的肿瘤大小,但其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细胞凋亡已被广泛认为参与溴隐亭引起的肿瘤体积缩小机制。然而,是否还有其他非凋亡性细胞死亡参与溴隐亭缩小肿瘤体积的机制尚不清楚。新近发现的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的分子机制研究,为检查溴隐亭药理学功能中是否可诱导肿瘤细胞坏死提供了可能。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和研究程序性坏死在溴隐亭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