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区高校体育馆演出集会模式热环境优化设计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校规模扩张、校园活动日益丰富,会展、演出等非体育活动逐渐成为高校体育馆的日常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建筑由于自身规模大、空间广、跨度长的特点,在室内人群较为密集时,通常需要依赖空调等新风系统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调节,这种调节方式既不利于人体健康又损耗了大量能源,有悖于体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现有文献对于高校体育馆多功能使用的空间设计策略已有丰富的研究,但较少着眼于不同空间使用模式下人体的热舒适感受。本文立足于以西安地区为代表的寒冷地区气候特征,通过实地调研、场馆实测、软件模拟等研究方法,探索高校体育馆演出集会模式下不同通风方式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并针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提出优化设计策略。本文以杨凌体育馆为基础模型,利用CFD模拟软件对西安地区高校中型体育馆演出集会模式进行不同通风方式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单一通风方式,室内温度平均下降约1.0℃,观众区风速提升0.2m/s;采用协同通风方式,室内平均温度下降约1.6℃,观众区风速提升0.3m/s。相比于单一通风方式,协同通风方式室内热环境更为舒适,且通风效率提升25%;三者协同通风方式下,夏季90%观众区处于较为舒适状态,冬季观众区皆处于寒冷状态。因此,在夏季状态下,西安地区高校体育馆演出集会模式可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改善室内热环境,满足室内多数人群热舒适感受;在冬季状态下,演出集会模式下体育馆需采用采暖通风等方式共同提升室内热舒适感受。通过厘清各因素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的协同机制,针对西安地区高校体育馆的实际建造方法与演出集会模式下热压通风方式提出对应优化设计策略。该研究结果对寒冷地区高校体育馆建筑设计有着参考意义;为国家制定体育建筑室内热环境标准提供基础数据。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已从增量扩展转变为存量优化。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针对城市建设的转变,提出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城市发展和建设策略。滨水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存量空间和生态载体,成为了“城市双修”的重点对象。然而滨水空间的建设通常采用以设计者作为主导的设计流程,建成后会出现实际情况与设计初衷相违背的问题。使用后评价这一反馈机制能够科学、全面地反馈建成环境各方面情况,解决设计与实际使用脱节的问题,对于提升
欧美等发达国家率先开始推广生态环保和绿色建筑理念,并成功订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对于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制定也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起步较晚,从我国前期制定的一些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也不难看出对发达国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不同程度的借鉴。但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更重要的是在了解了其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取其可
1949年至今,西安地区的建筑业平稳发展,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到现在的较为成熟的设计阶段,西安市落成了大量的建筑作品,也形成了一定的地域风格以及创作理念。通过对西安市70年以来的建筑作品统计分析,对西安市的建筑创作与理论研究具有参考意义。首先,论文尽可能科学全面地收集到各类别建筑作品:办公、居住、商业、金融、体育、文化、医疗等建筑。根据建筑不同功能分类和设计单位研究、建筑作品区域等几个分类收集
在能源转型的发展需求下,太阳能作为洁净的新型能源,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在住区的规划设计中,建筑的布局模式对住区太阳辐射获得量影响巨大,不同的布局可使建筑立面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变化20%~80%。然而在实际项目中,设计者通常只关注土地利用率最大化的单一目标,从而忽略了住区整体太阳辐射利用的问题,这对于拉萨等太阳能富集地区来说,无疑会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合理的住区布局是太阳能利用的前提,针对拉萨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住房建设已经从增量阶段转变为存量阶段。然而,我国目前的既有住宅改造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既有住宅资料数据不完善、改造方法不系统、改造持续性差等问题,制约了我国既有住宅品质的提高和日后的可持续再生改造。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选取西安市既有多层住宅外界面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通过对我国既有住宅再生实践和国内外既有住宅更新理论的研究,指出维护性再生设计理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Superplastic forming/Diffusion bonding,SPF/DB)成形Ti2Al Nb复杂薄壁零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对于SPF/DB成形Ti2Al Nb复杂薄壁零件的热处理变形问题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热处理变形调控的主要方式是采用热处理工装防止工件变形,但工件在热处理过程中热应力应变分布与众多因素有关,仅通过实验法和经验对SPF/DB成形Ti2A
木结构,是我国古建筑形式的主流体系,其独特的结构形式以及艺术造诣在世界享有盛誉。我国古代很多宏伟的木结构建筑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信息,是重要的文化遗产组成部分。但由于建筑结构所使用的木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易燃性,使得木结构的建筑物在抗火性能上存在着缺陷,极易发生火灾。在火灾后木结构古建筑的修复过程中,考虑文物修复的“不破坏文物价值”的原则,多数情况下会将受火灾影响不太大的木构架保留,而木材经历过火灾
氧化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将其加入到生土材料中,可提高生土材料的综合性能。但前期研究表明,单掺氧化石墨烯时,仅与生土发生物理结合,实用性较低。而水泥遇水会生成大量水化产物,显著改善生土的工作性能,但水化放热过程会使土体内部出现较多孔隙和裂缝。为此,本文在生土基体中以复掺氧化石墨烯和水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水蚀试验、力学试验和微观扫描试验,研究氧化石墨烯和水泥的协同作用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交往空间是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的物质载体,对居民日常生活有着深远影响。乡村社区化背景下,交往空间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其演变脉络与未来发展趋势亟待研究。在乡村社区化的大背景下,协调交往空间与居民交往需求,应在了解交往空间及居民交往活动发展历程的前提下,构建交往空间-行为交互关系,梳理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及在此作用下的演变趋势。本文以探究乡村社区交往空间演变历程、演变规律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目标,依托空间—行为理
在石油开采业中,油基钻井液因其强大的抗污染能力和页岩抑制作用等特点而被大规模使用。但它与水泥浆并不相容,这是因为其具有的亲脂性会给固井带来困难。而在注水泥作业之前打入冲洗液便是经过人们不断实验探索发现的一种解决方法,冲井液可以隔离、缓冲钻井泥浆,进而提高固井效率。基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发现固井冲洗液选择性较小,明确种类少,且目前对于石油开采业所用钻井液用固井冲洗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固井冲洗液配方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