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OsIPT6基因和棉花GhMKK9基因的分子特征、表达及遗传转化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uangyi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衰老是导致植物自然死亡的一系列衰退过程。植物衰老发生的早晚及衰老进程直接决定了一个生物体或器官的寿命,最终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本项研究针对迄今有关水稻细胞分裂素合成关键酶基因异戊稀基转移酶(IPT)基因和棉花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KK)基因研究和报道较少的现状,利用现代生物信息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水稻OsIPT6和棉花GhMKK9的分子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国际生物信息学网站查找获得水稻异戊稀基转移酶基因OsIPT6。该基因全长885 bp,编码29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氮钾对大麦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分配规律、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对盐化草甸土土壤碱解N、速效K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大麦株高的动态变化趋势在整个生育期大致相似。前期增长缓慢;拔节期到孕穗期,大麦长势较快;后期增长较缓慢,株高变化不大。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内逐渐增加,前期增长量小,拔节期后干物质积累量增长较快。各施肥处理的干物质积累
学位
本研究选用近年来黑龙江地区大面积推广的18个玉米杂交种,首先分别进行水培试验和池栽试验,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对锌敏感性进行筛选和鉴定,筛选出四单19(低锌敏感型)和牡丹9(低锌不敏感型)两个对锌敏感性差异比较大的杂交种做进一步研究。进一步通过水培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锌对不同敏感型玉米苗期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玉米不同品种间的锌营养存在明显的差异,玉米幼苗最适宜的锌浓
学位
由小麦隐匿柄锈菌(Puccinia triticina Eriks)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范围广,发生区域大,条件适宜时可造成40%甚至更大的产量损失。筛选和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安全、有效的途径。核心种质作为我国丰富育种资源的代表,是研究和利用种植资源比较理想的切入点。本研究选取在成株期表现高、中、低抗叶锈病的28份小麦微核心种质为代表,用39个近等基因系(单
学位
由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适宜范围广,发生区域大,条件适宜可造成40%甚至更大的产量损失,同时降低粮食品质。随着全球变暖,气候条件会可能会更加适合叶锈病的发生和蔓延。培育和利用抗叶锈品种是减轻叶锈病危害最经济、有效、安全的方法。要想利用抗病基因控制叶锈病,必须了解和掌握主要抗源材料和推广品种中的抗性基因。因此深入研究小麦抗叶锈遗传
学位
由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影响世界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也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利用抗叶锈品种是减轻叶锈病危害的最经济、有效、安全的方法。深入研究小麦抗叶锈性遗传,持续不断地研究发现和标记小麦抗叶锈病新基因对于抗病育种和病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麦抗锈基因的分析方法很多,可以依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试验条件等来选择合适的方法。EST(
学位
提高主要农作物品种收获物中微量养分含量以解决国际性微量营养缺乏的问题是目前国内外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的热点。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和经济作物,增加玉米子粒中锌、铁等微量养分绝对含量、提高饮食或饲料利用效率对于发展经济、促进人民健康尤为重要。为此,本研究选择了在三个不同遗传背景下构建的定位群体(DH系、RIL系和F2分离群体)在正常田间管理条件或不同供氮水平下,连续两年对与锌、铁等微量营养元素及植酸
学位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神经网络集成技术已经成为在国际神经计算界的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研究话题,因此,设计一种非常有效的神经网络集成的实现方法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因为神经网络集成方法从一定程度上不仅显著地提高了神经网络系统的的泛化能力,而且又相对于其他的神经网络方法,提高了计算的精度。所以,神经网络集成方法在各个领域被看做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工程化神经计算方法。神经网络集成技术在精准农业中有很
学位
砂仁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来源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绿壳砂Amomum villosum Lour.var. 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或海南砂Amomumlongiligulare T.L.Wu的干燥成熟果实。具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等功效。从我国目前对砂仁药材质量的研究、药
学位
本文以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为研究材料,探讨了基本培养基、光照、温度、pH等因素对霸王组织培养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培养条件;通过对不同激素组合和外植体(子叶、茎、茎节、下胚轴)的研究,建立了一个稳定、高效的霸王组培再生体系。主要得到了如下结果:(1)与B5相比,MS更适合作为霸王组织培养的基本培养基。(2)通过对不同外植体的筛选,发现霸王子叶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
学位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世界各国种植面积最多的牧草之一,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属豆科多年生优质高产牧草,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适口性好,被誉为“牧草之王”。苜蓿的根蘖性状起源于西伯利亚地区的野生黄花苜蓿,该性状能在水平根上形成根蘖,进而形成枝条,具有较强的抗旱和耐寒能力,是极具利用价值的优异遗传性状。针对根蘖型苜蓿生态性状的报导已有很多,但关于根蘖性状发生的分子生物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