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为人们提供优质的蛋白和脂肪来源。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大豆叶型性状是大豆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叶型相关性状是典型的数量性状,其受环境和遗传等多因素共同影响。对大豆植株而言,不同的种质、叶片的着生位置及时期的大豆叶片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开展大豆叶型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对选育具有合理叶型性状的大豆品种及大豆高产育种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利用中黄24×华夏3号和桂早1号×巴西13两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跨越不同年份、季节、地点分别种植,于不同生育期对大豆植株上部完全展开的倒三叶进行了采集,得到共计九个不同环境下的叶片样品。利用叶片扫描法结合图像处理软件对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形(叶长宽比)和叶柄长五个叶型相关性状的表型数据进行了测定,同时对表型数据进行了分析。利用两群体已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叶型性状进行了精细定位和分析,为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各特定环境下叶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叶型性状间多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叶柄长在两个群体中与叶形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但与叶面积、叶长和叶宽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叶长和叶宽都与叶面积及叶形紧密相关,但叶宽与叶面积及叶形相关系数值在两个群体中均普遍高于叶长对应的数值,由此我们预测叶宽对叶面积和叶形的影响可能大于叶长对这两个性状的影响。通过对相同叶型性状在不同环境下的相关性分析可知,不同的群体的叶型性状在各环境下的相关性普遍达到极显著水平。总体而言,ZHX3群体各个环境间的相关性较GB13群体更为显著。2.中黄24×华夏3号(ZHX3)群体中共检测到56个大豆叶型性状的QTL,LOD值在2.51-7.86之间,表型方差解释率(R2)变化范围为5.36%-18.23%;在桂早1号×巴西13(GB13)群体中共检测到134个QTL,LOD值在2.35-16.43之间,表型方差解释率在2.71%-23.13%之间。基于定位QTL重叠的bin标记,分别将ZHX3群体和GB13群体检测到叶片相关性状的QTL进一步划分为48和100个loci,这些loci大多只控制一个性状。其中,ZHX3群体鉴定出3个环境稳定型的loci,GB13群体鉴定出12个。此外,按两个群体中定位的叶型性状QTL在染色上的分布,在ZHX3群体和GB13群体中分别鉴定并划分出11个和23个QTL热点。分析发现,两个群体在第4号染色体前臂区域及第19号染色体后臂区域均存在2个叶型性状的主效QTL热点。3.通过对环境稳定型loci和主效QTL热点定位区间内的基因进行查找,分别发现206个和158个基因,对这些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GO)富集分类并通过Phytozome数据库基因的注释分析,在环境稳定型loci的定位区间和QTL热点的定位区间分别推测出两个叶型相关候选基因,Glyma14g07140和Glyma19g39340,Glyma04g05840和Glyma19g37820,这四个候选基因的功能验证还有待后续鉴定。综上所述,本研究为分子辅助选育具有合理叶型大豆品种提供了借鉴,同时也为通过改造大豆叶型性状以期达到高产这一育种方向提供了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