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佐剂BCG-CpG-DNA的斑马鱼毒性评价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0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佐剂BCG-CpG-DNA是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自主研发,其主要成分是含有少量的蛋白和多糖的核酸(分子量在3000至15710bp之间的双链DNA),其中BCG-CpG-DNA浓度大约是多糖浓度的7倍,蛋白的150倍,并含有较多的非甲基化的CpG位点。由于CpG-DNA既有增强细胞免疫的刺激作用,又有增强体液免疫的刺激作用,在生物体内主要激发Th1型免疫模式应答,可作为新型人用疫苗免疫候选佐剂,但作为人用疫苗佐剂仍未应用于临床。然而,在疫苗的研发和临床实验中,对疫苗佐剂进行安全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特别在对一种新型的免疫佐剂缺乏理化性质、相关毒理学、相关免疫学研究和结论时,需要对疫苗佐剂开展一系列的临床前研究和评价,研究和评价应该涉及急毒实验、慢毒实验、单因子刺激和相关免疫学实验等。本实验旨在利用模式动物斑马鱼初步评价CpG-DNA的毒性,为佐剂的安全性提供一些基础的实验支持;为CpG-DNA的应用和推广以及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人类健康,抵御有害微生物侵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免疫佐剂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重视的同时又很容易被忽视。因为佐剂本身具有的免疫学和药理学性质,可能会对疫苗免疫反应造成一定的困扰,甚至会激发一些安全性问题。有鉴于此,必须对免疫佐剂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性研究和评估。   本研究以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为实验材料,利用疫苗佐剂CpG设置0.15,1.5,15 and75 mg/L4个剂量组暴露斑马鱼,并以TMT作为阳性对照,从胚胎期6 hpf后开始暴毒实验,研究其对斑马鱼发育、遗传、免疫以及行为毒性影响,每组做3个重复,实验重复三次。结果显示,CpG梯度剂量组与EM对照组无致死效应,孵化率、存活率以及死亡率CpG梯度剂量组与EM对照组无显著差异。TMT阳性对照组在胚胎中主要致畸效应为心胞肿大,TMT降低了斑马鱼胚胎的心率和孵化率,且对斑马鱼胚胎的自主运动、触摸运动都有影响,CpG梯度剂量组与EM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说明CpG无明显的发育毒性。行为学研究中,光刺激测试结果显示,胚胎自6hpf染毒至96hpf,96hpf后脱毒的斑马鱼仔鱼,第5天的光刺激刺激测试中,TMT组光暗交替时,鱼体放映速度明显上升,CpG梯度剂量组与EM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说明TMT在斑马鱼胚胎中有发育和潜在的神经毒性,CpG无显著影响效应但是也无保护作用。TMT刺激斑马鱼的免疫系统,激发起免疫反应,其免疫荧光相对强度增强,CpG梯度剂量组与EM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说明单一的CpG佐剂不具备激发免疫反应的效应。   总之,TMT低剂量暴露对斑马鱼生长、发育、免疫及其神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心胞肿大,对光暗刺激反应敏感。CpG组未观察到明显的畸形和死亡情况,其自主运动、触摸运动、行为检测、免疫强度检测与EM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别。结果表明,BCG-CpG-DNA暴露对斑马鱼生长、发育、免疫及其神经均无明显的毒性作用,在斑马鱼的胚胎暴露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鉴于人类与鱼类免疫机制差异性,不能单纯地从鱼类毒理实验直接推演至人类毒理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BCG-CpG-DNA的潜在致毒机制和免疫保护机制研究。  
其他文献
黑夜。暴雨。小巷。小巷边的一堵墙塌了,没有压着人,也没有压着小朋友,花花草草也没有压到。因为这样的暴雨天气,没有什么人出入。我例外。因为这时候是我工作的时间。我的职
聚合物包膜肥料能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已成为化肥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研究以聚氨酯作为包膜材料,从聚氨酯的合成问题入手,研究了原料、改性物质和助剂对缓/控释肥料的缓释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索了适宜的包膜工艺,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了聚氨酯较佳的合成原料为:多异氰酸酯A2与多元醇B6,及其配比为:1:0.3。(2)将不同用量的环氧树脂与助剂加入包膜材料中进行包膜实验,通过水中溶出
随着环境以及能源问题的恶化,半导体材料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其中TiO2 材料因其成本低廉、安全无毒、性能稳定以及能够有效光催化氧化有机物而不造成二次污染等一系列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