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南冈底斯中东段白垩纪弧后盆地构造演化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gg5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特提斯洋岩石圈向北俯冲在欧亚大陆南缘下面,与之后的印度-亚洲碰撞共同作用形成了拉萨地体南部巨大的中-新生代“冈底斯岩浆弧”,并导致南冈底斯白垩纪盆地地壳发生大规模地壳缩短增厚,逐步造就了当今世界最高的高原,其中蕴含大量的资源能源矿藏和丰富的褶皱-逆冲系统。然而组成青藏高原各板块在碰撞前后的地壳变形特征,动力背景,以及区域成矿与构造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我们的研究区位于南冈底斯中东段的白垩纪盆地,主要在拉萨地区的拉萨-墨竹工卡-泽当-沃卡一带,是典型构造和超大型矿床赋存之地。我们对研究区内出露的侏罗纪、白垩纪、含火山岩的林子宗等地层以及各时代的花岗质侵入岩进行了系统的构造、岩相学和年代学等研究,试图揭示这一地区白垩纪盆地从开始沉积到印度-亚洲碰撞再至中新世大规模成矿期之间的构造演化历史,重塑该地区的构造格架。我们通过研究分析下白垩统林布宗组砂板岩的岩相学和碎屑锆石等特征,揭示林布宗组最年轻的锆石年龄峰期为147-178 Ma,及其与拉萨地体物源的亲和性。结合前人对白垩系其它组地层的岩石学,岩相学和区域构造背景等研究成果,认为南冈底斯137-90 Ma期间主要处于弧后伸展环境,~90 Ma之后南拉萨地体地壳大幅增厚,处在与新特提斯洋俯冲相关弧后挤压环境下。随着印度大陆向北与亚洲大陆不断靠近,南冈底斯形成了大规模的褶皱,冲断及滑脱构造(如冈底斯滑脱构造Gangdese Decollement,GD),结合地层和岩浆岩证据,我们判断这些构造可能形成于85-69 Ma之间。在这一区域发现了两条主要的层间滑脱带,分布位于林布宗组与多底沟组之间(GD2)以及多底沟组和叶巴组之间(GD1)。GD1较GD2的变质变形程度更深。随着印度-亚洲碰撞开启,研究区大量岩浆岩侵位使局部老地层隆升剥蚀,形成了拉萨穹隆状构造(Lhasa Dome,LD)。之前的滑脱构造受到后期岩体的侵位影响,大量褶皱翼间角变得紧闭,局部地区由层间滑脱转变成了逆冲断裂,这些逆冲断裂主要影响了叶巴组、下白垩统、林子宗火山岩和较早侵位的岩体。低温热年代学数据(磷灰石裂变径迹,磷灰石(U-Th)/He,锆石(U-Th)/He)显示现穹隆状构造在44.4-10.7 Ma仍有活动迹象,核部较边部有更高的剥蚀速率。AFT年龄和热历史反演结果表明拉萨-叶巴-甲玛逆冲断裂约在18-10 Ma之间发生活化,与甲玛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时间(15-14 Ma)耦合。根据甲玛矿床主矿体的产出位置与产状,矿石的变形特征以及前人的成矿理论,推断研究区内的滑脱构造及中新世的构造活化很可能为甲玛矿床的成矿作用提供了容矿空间和有益的导矿与矿质富集的条件。
其他文献
<正>~~
<正>基质是采用多种有机、无机物料按一定工艺和配方调制出的可为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提供优良水、肥、气、热根际环境的人造土壤。基质产业在我国方兴未艾,蒸蒸日上,增长潜力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普遍应用。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进一步体现了锂离子电池的优越性。大型动力设备对负极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往
阿普尔是美国新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最早创立者和最早在北美倡导批判教育的领军人物之一。分析阿普尔对"保守主义的复兴"这个特定历史情境的理解,阐述其"批判的教育研究"的时代
目前应用于蛋白质复合体及相互作用蛋白质分离纯化的研究主要采用亲和纯化的方法,如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 co-IP)及串联亲和纯化(Tandem affinity purificatio
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64条建议联合国人居中心宣传海报*余庆康译据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报导,联合国1976年在温哥华举行的人居会议,达成了关于改进人居质量的一项综合性规划,供各国采取实际
联合国人居中心将1992年世界住房日的主题确定为“持续发展住房”。目前,此主题已引起全世界范围的重视。本文对这一主题的基本内容及其原则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一些国家在此
【正】 一居住是人类生存与生活的基本需要。人们始终不渝地在为改善自身的居住状况及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而追求、探索。从“昼拾椽栗,暮栖树上”的巢居和野处之穴居,到现代
电流变液主要是由可极化的颗粒分散在绝缘油体中组成的一类两相流体,其流变性能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发生瞬时可逆的变化,这种效应来源于在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内邻近的颗粒相互吸
企业与外交,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通常我们说到企业,会把它看作一种独立的营利性组织,在现代经济学里企业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但无论对企业做何种理解,似乎也仅限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