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功能性排便障碍是常见的肠道疾病,患者因此导致工作、生活受到困扰,本研究观察瑜伽联合生物反馈对于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的疗效,分析临床症状与便秘症状评分、生活质量量表、汉密尔顿焦虑与抑郁评分、肛门直肠压测定及盆底Glazer评估的关系为该型便秘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研究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辽宁省肛肠医院)肛肠科门诊接受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152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最终入组144名。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常规治疗联合生物反馈组(B组)、常规治疗联合瑜伽组(C组)、常规治疗联合瑜伽及生物反馈组(D组)各36例,瑜伽及生物反馈训练均进行3个疗程训练治疗。疗程结束后对四组患者的便秘临床主症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AC-QO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肛门直肠测压指标、盆底Glazer评估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比较,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作出详细分析。研究结果1.便秘症状:与基线相比,治疗12周后,四组受试者便秘症评分降低,组内前后对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四组间也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B、C、D组的便秘临床症状评分相较于于A组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1),且D组评分较B、C两组具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治疗12周后,D组受试者的疗效评价较A、B、C三组有显著差异(P<0.05)。2.生活质量:与基线相比,治疗12周后,四组受试者的PAC-QOL、HAMA以及HAMD评分均有所减低,组内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比四组组间,B、C、D三组评分较A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其中D组PAC-QOL、HAMA和HAMD评分相比于B、C两组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B、C两组间比较,其中PAC-QOL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HAMA与HAMD评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肛门直肠测压指标:与基线相比,治疗12周后,四组的肛管静息压以及排便时肛门残余压均有所降低,直肠压力及括约肌最大收缩力均有所升高,其中肛管静息压以、排便时肛门残余压、直肠压力同组组内前后对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12周后,D组肛管静息压、肛门残余压、直肠压力较其余三组具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括约肌最大收缩力较A组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5)。4.直肠感觉功能:与基线相比,治疗12周后,四组受试者的第一感觉阈及排便感觉评分均有所提升,最大耐受觉评分有所降低,组内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12周,D组第一感觉阈、排便感觉及最大耐受觉较于B、C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B、C两组较于A组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5.盆底Glazer评估:与基线相比,治疗12周后,四组受试者的前基线波幅及持续收缩波幅均有所降低,快速收缩波幅有所提升,组内差异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12周后,D组前基线波幅、快速收缩波幅较于B、C两组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B、C、D组相比于A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B、D组持续收缩波幅较A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D组相比于B、C两组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结论1.针对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在便意感、自行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排便费力程度、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等临床症状中,以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AC-QOL)、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等评价量表中,均显示瑜伽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方面表现最优;单一的生物反馈疗法和单一的瑜伽的治疗效果其次,且二者的差异性不大;单纯的常规治疗疗效一般。2.阶段性治疗后,瑜伽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肛门直肠压力、生物反馈状况,且上述变化与临床症状密切相关,此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在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