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化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deyang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也变得日新月异。自从近年5G通信行业正式商用以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滤波器小型化程度以及性能要求开始变高。基片集成波导(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SIW)作为一种新型结构,利用该结构所设计的滤波器十分符合当今通信系统的需求。本文从SIW结构的理论研究出发,介绍了SIW滤波器的小型化设计方法,并且进行总结与创新,使用了其中的几种小型化方法设计出了两款小型化SIW结构的滤波器:(1)为针对传统SIW滤波器在通信电路中占用较大空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L型槽结构来实现小型化SIW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四分之一模基片集成波导(Quarter Mode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QMSIW)谐振腔的顶层金属板上蚀刻L型谐振槽,利用开槽扰动的模移技术原理,使QMSIW腔的基本模式TE101的谐振频率向低频移动,进而提高SIW结构的小型化程度。基于此方法,设计了一款中心频率为2.6GHz,相对带宽为8.6%的二阶准椭圆响应带通滤波器。实际测试中滤波器通带特性良好,回波损耗优于22 d B,插入损耗优于0.72d B,且在通带外的上下阻带均存在传输零点。实际测试的整体性能优良,十分符合小型化SIW滤波器设计标准。本设计方法为SIW结构小型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拓宽了实现小型化滤波器的途径。(2)针对C波段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实现小型化与高选择性的双频带通SIW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在QSMIW顶层蚀刻L型谐振槽来提供滤波器的第一通带,通过使用新型左右手结构提供第二通带。其中L型谐振槽相当于四分之一波长谐振器,可以激励腔内基本模式产生低频处的响应;新型左右手结构较传统结构增大了叉指电容值,降低了谐振频率,两种结构均具有提高SIW滤波器小型化程度的作用,另外作为谐振单元,通过交叉耦合方式在通带外引入了三个传输零点,提高了滤波器的选择性。通过加工测试,双频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3.9GHz和6.2GHz,相对带宽为3.3%和2.1%,通带之间的衰减优于74dB,阻带抑制度优于64 dB,表明了所提滤波器具有体积小、选择性高的特性,非常适合集成于卫星通信前端系统中。该论文有图48幅,表5个,参考文献86篇。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s)是一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小脑型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为核心特征,大部分SCAs伴有眼球运动障碍,且是部分患者疾病早期的唯一临床表现。此外,部分患者可合并其他运动障碍(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病、震颤和肌阵挛)、痉挛、周围神经病变、认知障碍、癫痫、自主神经紊乱、视神经萎缩和视网膜病变等。S
学位
学位
近年来,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金融监管趋严、互联网金融崛起等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逐步由信贷扩张的增长模式向客户经营增长转变。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中,商业银行要把新客的获取和存量客户的维护与提升作为经营发展的重点,而在内部管理上则要强化成本管控与风险管理。本研究以Z银行客户经理零售积分制绩效考核体系为具体研究案例,结合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相关研究和分析方法,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和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distal hereditary motor neuropathy,d HMN)是一组单基因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本研究分析与总结单中心CMT和d HM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谱,探索新的致病基因鉴定方法,为提高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的基因诊断率、扩展表型谱和基因谱提供依据
学位
学位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组和对照组之间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
学位
教师教育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高校教师教育的基本目标指向,是一种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崭新的课程理念。通过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培养新时代才智卓越的师范生,需要从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维度重新审视教师教育课程,并在课程思政内涵的指引下,通过融合理论与实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贯一性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式,从真、善、美的高度为师范生构筑一个真实的发展空间。
期刊
“课程思政”是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推行和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课程思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校思政育人体系的重构,保证了我国教育观的形成。教育本质、价值及实践是“课程思政”理论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课程思政”理论基础。基于上述三个维度分析“课程思政”开展的价值多元性及现实针对性,同时从实践的基础、要求及保障三个层面分析“课程思政”的主要途径,以此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
期刊